文物鉴定
古董鉴定Content 首页 > 古董鉴定 >
古星概述
古星概述

考古出土物证明,我们的先民最早使用的墨是从天然的矿物中得到的天然墨。1980年,考古人员在山西临潼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件石砚,旁边有一块黑色的"墨锭",经古董鉴定部门检测,它是矿物氧化锰。

根据文献记载,最早的人造墨是西周刑夷制作的烟墨。明人罗欣《物原》中说:"刑夷作松烟墨","刑夷作墨,史籀始墨书于帛。《述古书法纂》也记载,"刑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舂秋战国时期,烟墨已得到广泛应用。《尚书》记载,西周刑法中有一种"墨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剌上罪行,然后用黑色填入,永不褪色,后世称之为"黥面"。《仪礼》记载,西周时代的房屋建造已使用"墨绳"。墨绳是木工使用的工具之一,从木斗中拉出墨线弹定,借其来确定作业的曲直。墨刑和墨绳所用的黑色,就是烟墨所为。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圆柱状秦墨,可能是迄今最早的人造墨实物。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和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中也都出土了人造墨, 前者为小墨块,后者为小墨丸。由出土物推测,秦汉之际的人造墨〈松烟墨〉尚无固定形制,且不能直接用手拿着在砚上研磨,需用研杵压住研磨。

据文献记载,汉代曾一度流行石墨,但人造墨毕竟在质量、色泽等方面要优于天然墨,至晋代石墨已遭淘汰。东汉时,墨的制作有了很大进步,发明了墨模, 取代过去那种先将松炭捣碎成灰,再用粥饭之类黏性物拌和,然后再用手将其捏搓成形的做法。墨模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墨的式样规整划一。

三国时,陕西长安出了一位制墨高手韦诞(字仲将),他在墨中掺入珍珠和麝香,并且首开用药于墨的先例。他所制出的墨被人们称誉为"仲将之墨","一点如漆"。到了晋朝,制墨业又有发展,墨工在墨中和入较多的胶,把墨制成较大的块体,这样可用手持着直接在砚台上研磨,无需借助研磨杵。

唐代,我国的造墨业空前兴盛,北方的易州和潞州是两个造墨中心。唐墨与秦汉墨在形式上已明显不同,唐墨讲究造型和题识,墨锭上还印有字,墨的艺术趣味较秦汉墨浓厚。唐代著名墨工有李阳冰、袓敏和奚超等。

唐代末期,由于战乱,北方墨工纷纷举家南迁,易州墨工奚超也携子奚廷珪迁居安徽歙州,他改进了捣松和胶的技术,制造出"丰肌膩理,光泽如漆"的佳墨, 从而确立了徽墨在制墨业中的地位。南唐后主李煜赏识他的制墨技艺,封他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给他全家,奚从此改姓李。其子李(奚)延珪在继承父艺的基础上,又改进了制墨工艺,在墨的配方中添加了珍珠、麝香、藤黄、犀角、樟脑、巴豆等药物,和胶中又添加了生漆,制成的墨既芳香沁人,又防腐防蛀,书写时流畅不滞,浓黑发亮。李墨被视为珍品,人们纷纷争相收藏,至宋宣和年间,社会上已有"黄金可得,李墨难获"之说。

宋元时代,全国的制墨业仍以徽墨占主导地位,宋墨不但有了松烟墨,而且还创造了油烟墨。《墨史》记载:"古人用墨多自制造。"宋代文人大多喜欢用自制的墨,他们自制的墨丸或自用,或赠友,或自我欣赏。大文人苏东坡也曾请墨工帮助制墨,明人陈继儒《妮古录》记载,"东坡自制墨用高丽煤、契丹胶"。宋代文人自制墨,在中国墨史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明清时代的制墨中心仍集中在皖南徽州一带,以"徽墨"著称。明代徽墨代表人物有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汪中山、邵格之、吴叔大等。清代则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等。这些制墨名家的墨品各有特色,有的还被当作贡品进呈皇宫。罗小华用桐油燃烧取烟制墨(油烟),墨色黑润有光。程君房在桐油烟中加漆,所制之墨(漆烟)色泽夺目,董其昌曾高度评价:"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方于鲁在油烟中又配入名贵药物,所制之墨清雅芳香。汪中山和邵格之共创"休宁派"墨,首次推出"集锦墨"(即以观赏为目的带有装潢形式的成套墨丛),华美高雅,增强了墨的艺术性。曹素功继承吴叔大的墨店和制墨工艺,制墨二十余种,名品有"紫玉光","千秋光","黄山图","文源阁"等,"紫玉光"曾作为贡墨进呈皇宫(曹氏家族制墨业相传十三代,绵延不断,清末迁址上海,是今上海墨厂的前身)。汪近圣早年曾为曹素功"艺粟斋"墨店的墨工,后来他在徽州开设"鉴古斋"墨店,曾制作不少御墨。其子汪惟高在乾隆年间被选进清宫御书处教授制墨,汪氏遂名声大震。后人对汪氏"御制耕织图"、"御制西湖名胜图"等名墨评价很高。汪节庵稍晚于曹素功和汪近圣,他在徽州开设的"函璞斋"墨店,曾与曹素功的"艺粟斋"、汪近圣的"鉴古斋"三足鼎立,并驾齐驱。所制名墨有"新安大好山水"、"西湖十景图诗墨"等,有的当时还被选为进献朝廷的贡墨。胡开文原名胡正,字天清,因开设"开文"墨店,故以开文名行世("开文"二字是"天开文运"的缩写)。胡氏的名品"苍佩室墨"、"棉花图墨"曾被作为贡品进献清宫。胡氏家族先后在安徽的皖南地区,江浙以至湖北、湖南、四川、山东等地发展业务,开设墨店,规模很大。影响深远,胡墨的代表作有"骊龙珠"、"五老图"等。清代光绪年间,出现了工业炭黑制墨法,生产出来的"洋烟"(墨)成本低廉。

传统的松烟、油烟墨,虽质量高,但生产成本也高,价格明显处于劣势,销路不畅,于是渐渐萎缩,最后陷于停顿。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烟墨才恢复生产。

本文有古董鉴定中心整理发布http://www.chinawenwu.cn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