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知名藏家周大为携2500万“币王”亮相京城的消息,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而在不久前的5月11日,他刚向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捐赠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徐震 没顶公司出品的《集团-(4把刀组合)》,一古一今,折射出一个我们常识之外的周大为。
“币王”开启收藏大道
我们熟知的是周大为对于当代艺术和老油画的收藏,其实算起来钱币收藏才是周大为踏上收藏的真正开始,说到钱币收藏,不得不说下中国的机制币王“奉天癸卯一两”,周大为收藏与这枚钱币有着很深的关联。
这枚传奇的银币名列中国龙银大珍之首,是中国近代货币史上著名的“圆两之争”币制大讨论下的产物。圆两相争多年,主张制定“两”为银币面额单位的保守势力曾暂居上风,因此在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间,无论是中央或地方,都曾进行试制“两制”的金银币。
“奉天癸卯一两”正面
同时期战乱甫定,百废待举,商民元气未复而市面银钱俱缺,奉天省当局认为币制混乱有待整理,因此盛京将军增祺将造币厂与机器局分开,单独设立奉天制造银元总局。因此推测“奉天癸卯一两”就是在中央与地方都在酝酿币制措施的情形下,奉天制造银元总局试制的。
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一枚,作为传世孤品,一经出世就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这其中就包括周大为,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收藏钱币,周大为讲可以直接追溯到他的童年,从那时起就一直断断续续的有收藏,当然随着其收藏的不断进行,他知道了钱币界的币王““奉天癸卯一两”,从知道的那天起就一直想要得到这枚钱币。
由于这枚钱币的珍贵,每隔二十年才会出现一次,所以想要见到它都非常的难,更别说拥有它,但机会就这样不经意的出现了。2010年台湾收藏家张秀清由于身体的原因,想要寻找“币王”的有缘人,由于周大为在收藏钱币之前与张秀清有过交集,所以他在得知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赶到台湾与张秀清进行了沟通,最终于2011年以2500万的价格将这枚“币王”接回了大陆。
“奉天癸卯一两”反面
对于这枚钱币,周大为做了很多的案头工作。比如它的传承,周大为讲起来如数家珍,据他介绍这枚币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中国参加1904年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安那市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的《中国参展品目录》上,此后收藏大师耿爱德不遗余力追求此币,直到1950年10月,从香港得到一张清晰的拓片并按出让者的索价支付了2000美元,辗转纳入收藏,耿爱德逝世后,遗藏分批拍卖,第一场在1971年6月举行,当时“奉天癸卯一两”的成交价为3000美元,20年后的1991年6月加州“古德曼中国钱币集藏”中,台湾藏家台北鸿禧美术馆张秀清先生以18万7000美金的成交价购得,刷新了中国钱币拍卖纪录,此后一直藏于台北鸿禧美术馆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关于1991年的拍卖,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据鼎丰拍卖董事长陈吉茂介绍,当时拍卖,他们的心理承受价是6万美金,因为之前中国钱币的国际价格最多也就3万美金,但陈吉茂从别的地方打听到有人要出16万美金收藏这枚钱币,当时他就和张秀清进行了沟通,最终以不计成本的决心来进行竞价,我们现在看到的价格是18万7000美金,陈吉茂介绍如果当时还有藏家进场的话,这枚龙银的最终拍卖价格会突破50万美金。这次专场扭转了中国钱币在国际上成交价偏低的格局。
周大为的收藏,再一次刷新了这枚钱币的价格,对于这段历程,周大为表示:“任何收藏钱币的人都知道‘币王’是‘奉天癸卯一两’,我从小到大梦寐以求的就是哪天能拥有它,我们知道它91年就破了钱币的纪录,由台湾鸿禧美术馆创始人张先生从美国带回到华人手里,这是一个创举,我开始收藏艺术品以后,有接触到张先生的家族,当2010年得知张先生在寻找这枚钱的有缘人时,我就很幸运的把这枚钱币接了过来。”
至于为什么只关注机制币,周大为表示:“中国古钱都是方孔或者圆孔,机制币是一种海外舶来品,它的到来带有一定的侵略性,当然也是中国与国外交流的一种见证,机制币大量出现于清中期和末期,尤其是晚清的时候开始自己制造银元,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开始。”
在国外钱币一直是很重要的一门收藏,更被称为帝王收藏,中国在钱币收藏方面民国有过一批重要的藏家,之后就出现了断层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又逐渐兴盛,但规模并不大,在周大为看来出现这样的原因是人们的认识不够:“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钱币的重要性,我认为它的价值在未来会被发掘,在美国已经有多枚钱币价格达到五百万美金甚至一千万美金,前不久苏富比刚拍了一枚美国的重要收藏,接下来的六年,钱币拍卖的市场估价总值在3亿美金,在这样的影响下,中国的钱币我认为会越来越好。”
关于钱币的收藏,周大为最关注的是钱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会举办众多的活动来展示这枚“币王”,让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传播:“我更多从文化角度考虑,接下来会发掘更多像我一样做艺术,做博览会的朋友,推广钱币的文化历史意义,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了解钱币不只是投资的一种收藏品,是一种很有文化价值和探索的收藏品。”
集邮集币到艺术史式的收藏
钱币的收藏让我们见识到了周大为不同的一面,其实除了钱币收藏之外,周大为还有邮票和古籍的收藏,这些都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关于收藏的开始,周大为讲了其童年一段有趣的经历,他回忆到在其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收藏的道路,九十年代的中国曾有过一段邮票收藏热,周大为也是那万千收藏大军中的一员,尽管那时年龄非常的小,但并不影响他的判断,他当时挑选猴票作为自己收藏的重点,之后的市场证明他的眼光是正确的,因为猴票在一年的时间里从200涨到了2000,翻了整整十倍,这对幼年的周大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他调侃说到:“像我这种又爱赚钱、又爱收藏,又爱文化的人,受到的冲击很大。”
周大为收藏 吴大羽 色草 布面油画 53x39.5cm
也正是这次的经历使得周大为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中,与收藏越走越近。
或许是由于童年影响的一直存在,周大为在念大学时读的是艺术史专业,这对他之后的收藏道路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现在看周大为的收藏脉络可以发现,在老油画领域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从吴大羽到吴冠中再到赵无极、朱德群等等,对于这点,周大为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对艺术史的学习。
据周大为介绍,他在大学学习期间,非常幸运地能够跟随著名汉学家,对于中国元明绘画有深入研究的学者高居翰进行学习,他的毕业论文也是关于宋元绘画的,但可惜的是现在很少见到周大为有收藏传统字画,关于这点周大为的解释是:“假的太多了,自己眼力还没有那么好,真迹都是过千万、过亿的,很难有收藏体系,这个博物馆已经做的很好了,所以就作为一种研究跟兴趣。”
周大为收藏 赵无极 无题 布面油画 60x81cm
对于艺术史的情节,周大为在讲述到:“我自己是科班出身,学习艺术史,从2003年开始收藏,最早关注的就是与艺术史相关的学院油画, 后来慢慢转移到当代艺术,现在主要以当代艺术和老油画两条线索为主,其中大多数精力集中在当代艺术,我现在收藏任何东西都是以它的文化价值为基础为核心的。”
以藏易藏 建构新型国际艺术互动关系
除了老油画的收藏之外,周大为的收藏重心集中在当代艺术领域,也是其目前倾注最多心血的地方,我们知道他资助画廊、艺术家,开办当代艺博会,收藏众多当代艺术家作品,比如像徐震、刘韡、杨福东,再有像储云、郑国谷、鄢醒、陈维、陈然、黄然等艺术家也都是其关注的对象:“我也收藏了他们很多的作品。从后89之后的艺术家,我基本上收藏得比较全面,包括经典作品和新作,我都在持续购买。我更多关注作品本身,作品在艺术家创作轨迹中占什么位置。对于长期关注的艺术家,我更注重其中的系统化。”
而在机构方面,周大为也有自己的关注名单:“有几个画廊的艺术家我关注得比较多。包括我自己支持的机构,如天线空间、Leo Xu Project,关注年轻艺术家的画廊,如空白空间,当然大牌机构,维他命艺术空间、香格纳画廊、长征空间,他们的艺术家我也有持续关注。”国外的机构比如泰特美术馆,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等等,也都是他关注的对象。周大为现在的收藏不仅仅局限与中国,他还将眼光投射到了美国、欧洲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
除了当代艺术的收藏之外,他现在还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将中国的当代艺术推送出去,不久前的5月11日,他向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捐赠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徐震 没顶公司出品的《集团-(4把刀组合)》,这次的捐赠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因为这次的捐赠行为为我们开辟了一种与西方博物馆交流互动的新模式,将会是“威尼斯模式”、“巴塞尔模式”之后的一种全新尝试,上述两种模式我们仅仅只是展示,而这种全新的模式则可以让中国的当代艺术及艺术家参与到西方艺术体制的核心之中。
对于这次捐赠,周大为表示:“我会去看整个艺术生态需要什么,中国的艺术生态需要什么,那我就会去做,特别是还没有人去做的领域。正如此次捐赠中国艺术作品进入蓬皮杜艺术中心”。
周大为这一代的藏家似乎并不安分于只是收藏,他们更希望全面的融入到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去,去推动艺术的发展和艺术生态的建立,这点可以从他资助画廊、开办艺博会,深入的参与到艺术一级市场的建设就可以看出,此外他还建立了CC艺术基金会,这是一种非常国际化的艺术操作方式。
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也有具体的行动,但周大为表示还是希望把自己当做藏家来看待,对于收藏他是纯粹的爱,他用“绝症”来形容这种爱。收藏至于周大为意味着:“让无聊的人生多一点乐趣,收藏经历过很多,有刺激、有痛苦、有挫折,有不停追求新藏品的目标,我的人生很丰富。”
而在面对一些质疑时,周大为显得非常淡然,在他看来:“我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当代艺术需要的,我做很多项目并不赚钱,但是有它的必要性,有它生态的必要性,大家必须努力把这个生态建设好,这是核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大为会去重点建构自己的当代艺术收藏脉络,在稍远一点,他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使中国当代艺术和全球当代艺术再往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