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Content 首页 > 古玩鉴定 >
古方:仿古玉辨伪与鉴定之一

  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假古董制造的高潮期,假古玉制造又是首当其冲。尤其是层出不穷的现代高科技,促使仿古玉的仿真程度极其高明。不同地区制造的仿古玉,仿旧方式多种多样。仿古玉的制造是同考古发现、古玉鉴定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很多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被借鉴,已成为众多周知的事实。一些古器物刚被考古发掘,一些甚至还没发表,其古玉的特征便在假古玉中出现,假古玉制造者熟悉古玉鉴定,很多制造方式是针对古玉鉴定而来的。一些鉴定经验或诀窍刚一披露,作假者便把它运用到了假古玉的制造中,使鉴定经验成为过去。因此,识别仿古玉,必须时刻了解古玉仿伪技术的发展及特点。

  仿古玉在玉器市场一直占有着一定的份额,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风俗的变化,玉器使用的传统及古玉市场的影响关系密切。一般的工艺品,多兼有艺术与实用两重价值,实用价值强的作品,艺术风格受社会时尚的影响偏大。玉器的材料较珍贵,主要用于陈设与佩带。人们佩玉不仅表示自身的品德追求,还兼有辟邪、去疾的意图及对某种神灵的崇拜。这样就产生了玉越古越好、越旧越好的心理。在玉器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力量表现的非常突出,某种样式,某种图案的玉器,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流行,西周时的某些玉器往往近似于商代作品,汉代的某些玉器又往往近似于战国时期的作品,传统的力量,对古玉的追求,是仿古玉产生的一个因素。古玩市场的存在是仿古玉产生的另一个因素。收藏古物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宏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但仅有博物馆及少数收藏者,可以通过考古发掘等非市场方式获得藏品,多数收藏者的藏品是通过市场收集的。古玉的收藏更是如此,收藏古玉往往是富裕了的人们追求的一种文化经济活动。真正的古玉数量少而市场价格高,仿古玉若被认真,便可以质次的玉料、简捷的工艺获得很高的价格,只要古玉的价值被认可,仿古玉的出现就是难免的。笔者就仿古玉的辨伪与鉴定以自己多年的心得与读者分享。

  玉器鉴别是古器物鉴别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时间非常早,有独立的方法,古人很重视,在现今的条件下,玉器鉴别的重要性更加明显,玉器鉴别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有大量古玉器流传于世,需要进行鉴别。

  我国是崇尚玉器的国家,用玉传统悠久,同时,玉器的使用量也非常大。例如在浙江余杭县反山、瑶山良渚文化遗址中发掘到的玉器就超过千件,在其他良渚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商代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有700多件;山西曲沃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的玉器也有数千件。这些情况表明,大量使用玉器并非一朝一地之事,而是贯穿于历朝历代之举。

  在材料特征上,玉材又有其特殊性。同陶瓷材料相比较,玉材不易破碎,即使破碎后,人们也不会像对待瓷片那样,将碎玉丢弃,而是进行修改后重新使用,商代玉器中有大量的弧形动物,其中很多都是用残断玉环再制的。可以看出,玉器是历史长,用量大,耐使用,更新换代慢,淘汰率低的产品,同时它又流传广泛。我们很难估算出古往今来人们制造了多少玉器,但可以肯定,数量非常之大。而就其材料特点来看,因自然损坏而消失的作品较其它器物而言要少。大量的玉器被人们视为珍品而传递,在某些家族中,传承了几代的玉器是常见的。

  同其他器物一样,很多玉器被当作随葬品埋入了地下,这也是为墓葬遗址的发掘所证实的。但自古而来,盗挖古墓葬的现象一直很严重。一些地区的古墓葬,十墓九空,墓中器物早已又经人世。一般来说,古墓葬中器物多为有机物,易腐烂,经年而不朽的物品主要是陶瓷器、金属器和玉器,而这些器物中,陶瓷器易破损,贵金属则往往在传世过程中被熔炼而改铸新物,惟玉器被破坏的可能性较小,且古人多有说法认为凡经墓葬埋过的玉器,不惟无恶无邪,反而更增神道,色彩斑斓,土咬尸浸,成为避邪压胜的良品,倍受青睐喝采。因而有相当数量的随葬玉器出土后又流传于世。

  传世玉器中有相当数量的古玉,又有相当数量的仿古玉,这便是传世玉的现状。流传在世的玉器需要鉴别有下列原因:首先,人们很难知道传世玉器的准确年代。玉件一般都很小,上面又没有文字,也很少有相伴的参照物,多数持玉者,以至某些藏家,并不知道自己所持玉件的准确年代,这就需要进行鉴别。其次,玉器的仿制非常普遍,仿制古玉和制造假古玉是玉行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古玉市场出现后,假古玉的制造更为普遍。假古玉的用料次,工艺简单,冒充真古玉出售则能卖很高的价钱,有暴利可图。另外,一些玉匠本身的艺术修养差,不肯下功夫设计好的作品,也参照古玉或其它玉件进行仿制。因而在传世玉器中或玉器市场上,玉器真假混杂,好坏混杂,对于购买者来说,需要对所收玉器进行鉴别。

  第二,发掘到的玉器需要进行分析、识别。

  我国古代盛行厚葬,在一些时期、一些地区实行着制度化的葬礼,墓葬中的器物按照入葬者的身份设置。在一般情况下,墓葬中的器物与入葬人的财富占有量与自身爱好有关。在发掘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墓葬中随葬物品较多,其中含有许多前代器物的情况,又由于玉器的更新换代慢,前代器物倍受重视,墓葬中出现前代玉器或古玉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在明代之后的大型墓葬中常能见到(图五――005),因此对发掘中出现的玉器也要进行分析,确认出土玉器的真实年代。

  第三,通过鉴别确定玉器的价值。

  鉴别玉器的直接目的是确定玉器的材料、艺术性、制造年代、使用方法,以及揭示它所代表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肯定它的价值。从历史上看,收藏玉器是经济繁荣后人们的一种自然选择,近数百年来人们对古玉的收藏热情更加高涨,这里面包含着巨大的价值追求。同时,假古玉制造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真假古玉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值差别。这种差别的识别也要通过鉴定来完成。

  玉器鉴定的重要性推动着玉器鉴定方法的探索和发展。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和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以古器物进行著录、研究。书中收录了一些玉器,而且进行了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人们进行的古玉收藏与识别活动。图录所收作品虽有古玉,当代作品也有一定数量,但图录并没有对古玉进行年代的科学划分,因而可以认为在宋、元时期,玉器的鉴定方法尚未成熟。明代的古玉鉴定情况在《格古要论》、《遵生八笺》等书中都有反映。明早期曹昭著《格古要论》是专门指导人们进行古器收藏的著作,带有识别器物真伪的内容,但在玉器的时代划分上,没有确定准确的类型特点。《遵生八笺》著于明晚期,书中谈了很多旧玉和古玉做伪的情况,反映了明后期人们对古玉的认识。

  清代玉器的鉴别情况,反映在清代人的论玉著作中及清代宫廷档案里。清代人论玉,散见于清代的文人笔记中,又有专门的论玉文章、著作,所论鉴别玉器的真伪,以陈原心《玉纪》和刘心白《玉纪补》最有影响。其中谈了很多玉的材料、古玉的色彩、制造古玉的方法、识别方法等内容,非常专业且系统化。清代宫廷档案记载了宫廷中古玉贡入、分类、鉴别、收藏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对玉器中的三代玉、汉玉、唐、宋玉、旧玉的划分,对玉器做旧、染色的研究及辨伪情况。

  二十世纪以来,古玉鉴别的研究加快。二十世纪前半叶,从事古玉鉴别的主要是收藏家、文物商人及少量的考古工作者,后半叶随着考古研究的发展及博物馆、考古所专业人员的扩大,专业工作者利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古玉鉴别,使玉器鉴定纳入了科学的轨道。玉器鉴定的基础认识来自对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考古的发掘以及考古资料的研究、发掘的器物成为古玉鉴别的最直接的实物资料,而考古发掘因为玉器鉴定成为热门话题。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