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Content 首页 > 古玩鉴定 >
谈古印印文
谈古印印文亦有多种,分述之如下:
 
大篆,大篆者,周太史取仓颉之书,加之刮利,或同或异,而名大篆。其法圆不至规,方不至矩,配合六义,成其自然。
 
小篆,秦李斯,改大篆破圆作方,悉异古制,谓之小篆。其法文如铁石,势若飞云,一点一划,矩度不苟,藏研精于朴茂,寄权巧于端庄,冠冕浑成,斯为中律,又名玉箸,则其变体也。
 
悬针文,后汉曹嘉作,其法以小篆为质,垂露为纪,悬锋细末,纤直如针。
 
铁线文,形如铁线,疲健有神,唐李阳冰善此体。柳叶文晋卫璀三世工书,备善众体。此仿上古斛钭文,但头尾皆细,形似柳叶故名。
 
世人多误读。盖言篆文屈曲填满,如绸缪也,故又谓之填篆。其文缪结卷曲,务求填满,意趣全失,不可为训也。
 
九叠文,起于唐宋之间,即缪篆之方折者也。其文以垂画折叠而下,务求填满。后世唯官印用之而已。
 
烂铜文,明人从汉印中翻出,盖汉印至于明代,千百余年有遗落土中者,多别缺损坏,后人得之,见其蚀烂,苍古意趣,反觉可喜,戏为效之耳。
 
锈铁文,亦明人所造,以方朱文为质,间留余地,如铁之著锈者,然要之乃前贤戏效之,非正体也。
 
大白文,汉印都用此体。取平正端庄,不失自然之趣,其损益那让,与隶相通,要不失六义,转运欲活,布置当密。
 
细白文,明人创为此体。务求平正,章法绵密,心稳手准,用力一冲,一气而成,甚有风致,第只可施之石印,铜及瓷玉均非所宜。
 
方朱文即汉朱文之方折者,历代有之,至明季,诸公特为工绝。
 
圆朱文,赵松雪善此体。其文圆折抚媚,亦须顿挫合宜。切玉文须和平雅淡,温润有神,其转接处,意到笔不到。亦明人所创也。
 
满白文,汉印中已有此体。文务填满,字取平正而致,须流利,不可呆板。
 
满红文,以朱文填满,不留边,疑明所造也。
 
白文,古印皆白文。盖三代前之印,皆先有器,后刻文。白文易刻也。秦以后之钤盖印,必白文,始能印为阳文正字。其文皆本摹印篆法,则古雅可观。不宜用玉箸篆,用之不庄重,亦不作怪。下笔当壮健,转折宜血脉贯通,肥勿失于臃肿,瘦勿失于枯槁,得手应心,妙在自然,牵强穿凿者,非正体也。朱文朱文印,上古原无,始于六朝,唐宋尚之。其文宜清雅而有笔意。不可太祖,粗则俗。亦不可多曲叠,多则类唐宋印,且板而无神矣。赵子昂善朱文,皆用玉箸篆,流动有神明。文太史仿之。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