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尹来 3月27日下午2时,广东省博物馆北门附近排起长龙,不少市民背着包、拿着大大小小的盒子,还有些人干脆拎着皮箱在那排队等候。这是为啥?原来,是广东博物馆携手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举办的“博古鉴真———2015大型公益性文物鉴定及文物法规咨询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现场的鉴定主要分为五项,分别是书画、瓷器、杂项、玉石和钱币。每一项都有专门的鉴定专家负责,其中由于瓷器预约的市民较多,有40余位市民带着藏品来到现场,为此,安排了两位专家上阵。其次预约较多的是杂项类和玉器类,前来参加的市民都分别在25人左右。预约最少的是书画类,来到现场的市民不到10个。
虽然是公益性鉴定咨询活动,可到场鉴定的专家可都是大腕。比如鉴定书画的单小英老师,就是原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研究员,有着几十年丰富的文物鉴定经验。单小英说,书画的水很深,所以市民涉足较少。
瓷器是市民带来鉴定最多的品种,但冒牌货也是层出不穷。负责此次鉴定的陶瓷专家鲁方,看了30余件瓷器藏品,但真品的只有6件。“现在仿制技术天天进步,真和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果市民收藏时不是认真研究过一些知识,而只是抱着兴趣去收藏,那风险会越来越大”,鲁方直言,如果说5年前市面上的卖品中还有5%是真品的话,那现在市面上真品的份额一定更少。
“市民还是要多看,一方面是多看博物馆的展览,多看真品是怎样的。另一方面就是多去天桥下看那些卖假货的,看看假货是怎样的,两相对比。多看少买。”鲁方建议,对瓷器真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就挑选一个种类,专门进行学习研究,掌握了相关知识,才能真正淘到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