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禁止编造文物故事乃藏家福音
  近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对照《通知》规定进行全面检查,不得在节目中编造文物流传故事。我认为现在出台这个《通知》虽有些晚,但做出了一系列规定,能不能拯救现在文物市场的乱象,还要看以后的执行情况。
  这些年来,一些电视鉴宝类节目,确实对公众在文物鉴赏方面做了误导和蛊惑性的宣传。鉴宝类节目作为一档电视栏目,可以适当娱乐化,但不等同于“鉴宝表演化”,节目中出现的诱导“持宝人”杜撰虚假收藏故事、演员扮演“持宝人”等等虚构的情节,会误导民众对文物鉴赏及其市场的认识。如某鉴宝节目中,专家雇佣他人谎称“持宝人”,在现场对自己的藏品进行鉴定高估价,自卖自夸地表演误导观众。又如某鉴宝节目,专家鉴定某字画为真迹并开出高估价,后经作者家属等多人鉴定该画是伪作。这些价格炒作事件,使鉴宝专家的权威性、公正性备受质疑。
  实际上,鉴宝节目背后就是赤裸裸的商业利益,专家们上电视节目鉴宝,每次收入出场费数千元不等。如能帮忙把持宝人的藏品鉴定出高估价,把价格炒上去了,幕后更会有持宝人更大的“红包”相送。于是,一些专家见钱眼开,昧着职业道德甘愿当托,把假玩意说成真文物,把不值钱的说成无价之宝,再通过电视节目欺骗和误导广大观众。因此,这类节目也就成了专家和持宝人联手制造骗局的大平台。
  这样的节目,不但没有在大众中起到普及文物鉴赏知识,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反而起着哄抬文物价格、误导市场价格的弊害,让不少普通大众萌生“发财梦”而走上歧途,这样的侥幸心理就容易上当受骗。但不可否认,有些观众缺少理性参与,观看节目就是带着一种发财的想法。
  在这个行业,即使是某方面专长的专家也只能是判断古玩的真假和年代,而不应对古玩进行市场估价,更不应知假估假设下骗局,让人们获得与事实根本不相符的文物鉴赏知识和市场行情。
  有些人利用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颠倒是非把假的说成真的,致使群众在经济上、精神上都会有所损失。此外,还有的文化类节目把匠人捧成大师,把普通美术工作者说成是艺术家,有些已误导大众几十年了,要扭转这种错误,有关方面又要花多大精力和时间去正确引导大众,才能挽回现在的尴尬局面?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