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于藏品设计制作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全国已有超过2500家博物馆、美术馆围绕自己的馆藏进行IP开发,越来越多富有创意的产品跨界拓展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当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同质化、过度娱乐化、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畅所欲言,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建言献策。
文创产品开发盘活馆藏资源
“博物馆文创产品因其天然的文化基因,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创新化设计也使博物馆文化以灵活有趣的形式走向社会,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说,“曾经,博物馆商店是个摆设,因产品单一、质量不佳而无人问津。如今,博物馆文创产品店已被誉为博物馆的‘编外展厅’,观众来博物馆参观看展,参加互动体验,很多人会走进展厅,带一两件文创产品回家。”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苏伯民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应把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产品设计中。“用起来称心如意,又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才是成功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苏伯民说。
“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中国42%的珍贵文物,有责任让这些文物通过创意产品和互联网平台被更多人了解、体验。”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总策展人王亚民认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文物和文化为原点、以学术为支撑、以互联网和多种营销平台为手段,博物馆文创产品才能真正“活”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国博有140多万件藏品,其中公开展出的约2万件,让文物“活”起来的任务重大。“这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转化和发展是目的,创造和创新是手段。文物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才能让人们更近距离地感受文物之美。”王春法说,目前国博的“国博衍艺”已直接推出文创产品90多款,授权IP产品70多款。
忌经济指标化和过度娱乐化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认为,博物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的机构,开发文创产品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藏品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一定要掌握好产品与主业间的平衡。“博物馆应把自己的主业放在第一位,不要因为做文创而影响主业,更不应该给社会造成‘博物馆是企业’的错误印象,要杜绝博物馆文创产品经济指标化。”安来顺说。
王亚民表示,现在国家对文创产业非常重视,但博物馆是公益性的,而文创产品具有商业属性。“一旦两者的关系发生冲突,该怎么处理?这是实践中遇到的难题,目前还缺乏完整的配套政策。”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认为:“对藏品通过研究、陈列、展示、出版等方式进行广泛传播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但传播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历史和科学知识,要坚守这些底线,过度娱乐化不是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找准特色,用好“互联网+”
王亚民结合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经验提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发研发阶段,以直接的文物复制品居多;其次是自觉研发阶段,各博物馆都投身进来,呈现出博物馆文创热,容易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因此,各博物馆必须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立体研发、智慧开发阶段。”王亚民说,“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一定要研究博物馆本身的文化历史和文物藏品,并结合实际积极钻研古人的生活,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公众的需求。”
文创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院、甘肃博物院等纷纷“触网”,开设或授权文创产品网店。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耿东升表示,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安来顺建议,在数字化时代,各家博物馆应尽快完成藏品的数字化工作,尽快开发出有真正知识产权的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