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壶的鉴定
"文革"壶中的商品壶有很多是采用石膏模具制坯的,高狮灯壶,五号直形壶、大狮球壶等,在口、把处,有石膏模具留下的"哈夫线"。当然,也有特例。而打片制作的壶则没有"哈夫线",如海八方壶、小六方壶等。
"文革"壶的出水孔出现了网球状,因为有个时期, 为了能将紫砂壶出口日本,就仿效日本壶出水孔而改成排孔式和网球孔式(半球),当时,网球孔是紫砂一厂统一制作,由制壶人领用,这样就出现网球的颜色、大小与壶器不尽相同、不协调,同时网球孔因紫泥硬度不够,球壁较薄,在茶水里长期浸泡容易损裂或脱落,后期将网球孔改小,一定程度减轻了网球孔损坏的程度。
"文革"壶的装饰特征从材料和实物看,主要是陶刻,也有贴纸和印花。陶刻内容多以品铭诗句为主,如"色到浓时方近苦","雨前活火试新茶"等。印花装饰文字有"风狂红旗舞,雨猛青松挺"等。
"文革"壶的款识,多数简单,粗糙,缺乏艺术性, 更谈不上金石味。文革时期,批判成名成家思想,壶上不留名款。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追査产品质量责任, 于是就使用阿拉伯数字记号和用工号记号的方法,目的是在产品有质量问题时能查到责任人。文革中期,壶的底部多数刻印壶形的长方形木章,如"菊球壶"、"小六方"、"中四方"、"海八方"、"圆形壶""高狮灯壶";文革后期壶底多数为刻印不同材质的长方形、正方形、并带框(边)的阴文、阳文"中国宜兴"款识。"文革"之后一段时间仍然延续壶上不留名款的做法。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