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明,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盘座
我国的瓷器历代销往国外。瓷器出口在我国古代输出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陶瓷贸易的主要线路有两条:一是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从陆路销往中亚细亚、波斯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区。另一条从海路自广州绕马来半岛,经印度洋达波斯湾,远到地中海及非洲的埃及,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明代瓷器的大量外销,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在近32年的时间内,七次远航,足迹遍及亚洲、非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今天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大大促进了我国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当时中国的青花瓷和青瓷很受欢迎,外销数量十分惊人。据丁.沃尔克编著的《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书记载,公元1602至1682年,即明末清初的八十年间,仅荷兰人贩运我国瓷器就达1600万件以上。在这些外销瓷器中,不少是专为外销而特制的产品,其造型和图案纹饰有些是根据国外客户的要求而设计的。这一时期含外来色彩的瓷器造型有:天球瓶、背壶、扁腹绶带葫芦瓶、藏草瓶、卧壶、无档尊、鱼篓尊、卧足碗与鸡心碗等,俱与波斯文化中较早的金、银、铜、玉、料及陶器造型接近。

天津博物馆藏有几件这样的器物,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明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盘座。盘座高16.5厘米,外径17.5厘米,内径9.6厘米。盘座上下同大,平折沿,平足。器身为轴状,中空无底,器中部凸起一周弦纹棱。盘座通体白釉,满绘青花纹饰。上下沿面均绘变体莲瓣纹,器身凸棱处亦绘莲瓣,上下部分各绘一周缠枝勾莲纹,其上青花书写阿拉伯文字,有两句大意为"赞颂归于真主"、"万物非主"、唯有安拉。此器青花色泽浓艳深沉,蓝中泛黑,黑色结晶斑清晰可见,是用进口"苏麻离青"料所绘。

郑和出使西洋,使中国和西亚的文化交流日盛,瓷器造型也借鉴西亚地区的陶器和金银器。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时期黄铜盘座曾风靡一时,开罗博物馆收藏一件刻纹彩绘陶盘座,天津文物鉴定所珍藏的这件瓷盘座与西亚黄铜盘座造型十分相似,是瓷器仿制其他品种的杰出代表,曾一度被命名为"无档尊"。

本文有文物鉴定中心整理发布http://www.chinawenwu.cn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