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是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各时期文化风貌的一个侧面。研究家具的发展,有益于我们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使"古为今用"得以充分发挥,古代优秀文化得以充分弘扬。
溯源一文化发展轨迹的体现
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家具作为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家具,是人们起居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商代,家具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甲骨文哪"作"宿"字解,似人跪席上;"站"、"狄"、霄作"疾"字解,似人卧在床上;言或"片"平置为"!!"状,为床之初文。现存某些青铜器物,如商代切肉的"俎"和放酒器用的"禁",也具有家具性质,我们推测当时室内铺席,人们坐在席上,家具侧有床、案、俎、禁等。从战国到三国,供席地而坐的家具有较大的发展。根据一些出土文物来看,它们的形制与品种都是比较丰富的。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尤为突出,其中以信阳出土的大床周围围以栏杆最为特殊。汉代的几、案有合而为一的趋势,即几逐渐加宽,既能置放物品,又可供人凭倚,一器兼两器的功能。床的用途扩大到日常起居与接见宾客,通常有坐一人的榻,也有占据室内重要位置的大床,床的后面和侧面设有屏风,床上有帐。几、案可置床前或置于床上,体现了当时以床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在装饰方面,战国时期的纹样构图相当秀丽,线条也趋于流畅,所用花纹除商、西周时期已有的几种外,又有文字作装饰图案的。汉代所用的装饰紋样有绳纹、齿紋、三角纹、波形紋、几何纹样等。植物纹样以卷草、莲花较为普遍;动物紋样有夔龙紋、凤纹等。
两晋、南北朝年)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各民族文化广泛交流的一个新时期。在家具方面也有反映,一方面人们席地的生活仍未改变,尤其是劳动大众的起居习惯还是跽坐,而权贵和士大夫们则开始改变传统的视跽坐为礼仪规范的礼教观念。由于外族的文化影响,传统的家具有了新的发展,如睡眠的床已增高,床、榻加高加大,床上出现了置身侧腋下可以依靠的长几、隐囊。另一方面,西北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以后,不仅东汉末年传入的胡床逐渐普及到民间,还输入了各种形式的高坐具。如椅子、筌蹄、方凳、圆凳等。装饰除秦、汉以来传统紋样外,随同佛教而来的有火焰纹、莲瓣纹、卷草纹、瓔珞纹、飞天纹、狮子纹、金翅鸟等。
从隋、唐到五代,由于文化、手工业的进步,推动了家具的发展,并对邻近国家, 如日本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时的社会文化相当繁荣,木工业已很发达,并有专门制造木质家具的作坊,家具的式样简明、朴素、大方,同时家具木工工艺的发展也表现在工艺、结构的充分结合上。这时期人们的起居习惯多种多样,除席地跽坐外,使用床、榻和伸足平坐、侧身斜坐、盘足坐及垂足踞坐等习惯也渐渐形成。几、案由床上移至地上,高形坐具也逐渐流行。同时家具类型开始出现高形的桌、案,它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家具特点之一。可见,后代的家具类型,在唐代末五代之间已基本具备,为我国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时期装饰纹样的使用除莲瓣外,还有回紋、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等富丽丰富的装饰图案。在窄长的花边上常用卷草纹构成带状花纹。这些装饰花纹不但构图饱满,风格和谐统一,线条亦很流畅、挺秀。这也显示了唐代佛教思想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莲瓣纹、火焰紋、卷草纹都是佛教艺术的主要纹饰。构图饱满亦是唐代所崇尚"以肥为美"的社会审美风尚。
宋代家具发展的总趋势是,有的变高了,有的变矮了。高、矮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由床上使用移至地上或桌子使用。家具的装饰由质朴趋向繁缛,与当时复古尚古好古的文化风气有关,从大量宋代流传下来的文物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纹饰繁缛、工艺造型模仿古代的欣赏品和实用品。
辽、金的家具基本与宋相似,民族之间的差别甚小。元代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较为缓慢。家具虽有发展,但也是与社会文化一样发展徐缓。
明代和清代,传统家具的形制日臻完善,品类也日益齐备。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手工业的发展,家具作坊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明代的苏州、北京,清代的广州、扬州和宁波等地逐渐形成制作家具的中心。而当时的广州、苏州、宁波和扬州都是文化、交通发达的沿海地区,对外、对内的文化交流都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北京则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可见,中国家具的发展,是紧紧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变化,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家具,在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过程。
本文由文物鉴定中心整理发布http://www.chinawenwu.cn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