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但开风气不为师-记佛像鉴定大家金申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当大家对佛像鉴定概念还是很模糊,甚至佛像这一大类别在当时的拍卖行也仅仅是归入杂项的时候,金申老师就已经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培训班举办了多次讲座。这一讲就二十多年,现如今当年的学员都已是各地文博界的专业骨干和顶梁柱,不少拍卖行也开设了佛像专场。

此外,金老师还在海内外高等院校讲学,为国内外公私博物馆、收藏机构鉴定佛像,为我国佛教艺术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金申借用龚自珍老先生的一句话来自喻"但开风气不为师",开的是国内对佛像研究的风气,不为师只是他的自谦。

无心插柳结下佛缘

金申,回族,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际

1949年,他的成长道路上也留下了新中国发展的印迹。1968年,正值文革期间,当时他不到20岁就到内蒙古上山下乡。因为有绘画基础,在农村没怎么干活就抽调到县电影院放映站作美工和放映员。还多次参加了县里的教育革命展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每逢纪念《讲话》和重大节日,他都被抽调到乌兰察布盟集中槁美术创作。

那时的艺术的创作方法也独出心裁, 即"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专家出技巧"三结合的形式槁创作。这样的地巿级展览,金申的油画作品已经参加了两届。在邓小平复出的1973 年,他顺利的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当时作为班长的金申,绘画水平出类拔萃:"很多同学把我当做师长,都是看着我的画成长起来的。

从内蒙古师大毕业之后,金申先当了三年美术教师。由于他自幼酷爱文史,博览群书,这对从事古代美术史和文物鉴定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于是在听说包头成立文物管理所的时候,金申欣然毛遂自荐,从事文物考古一待就是5年。"那里的清代喇嘛庙很多,自然而然的喜欢上了佛教文化,自己就钻进去了 ,当时也没什么专家,东一句西一句,自己跌跌撞撞的走了过来。,

处处留心开阔眼界

1985年返京,金申到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开始从事佛教文史研究,这期间他系统的整理了大藏经,编目录。并留心将有用的段落抄了下来,作为论文的素材。在他日后的著作里也多次引用佛经,有理有据。虽然佛教经典主要是佛教的教理,研读它对于佛像识别与鉴定也有间接的用处,从中可以了解到了很多佛像背景和教理。
提及当年的老师周绍良先生,金申也是感慨良多。"周先生是个温厚长者,宽于待人,他的博大胸襟和渊博学问,令我深受教益。^
1987年他东渡日本,在东京艺术大学、成城大学研究了 5年的佛教美术,了解到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当时日本在文献检索、资料查阅上相对于中国更方便些,相关的展览和书籍也多。随后他的足迹遍及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亚洲佛教胜迹,以及欧美各国博物馆,从而眼界更为开阔,形成了自己在佛教文物研究上的独特视角。

耳顺之年重拾画笔

传授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金申有自己的博客。熟悉《寻宝》的观众也会经常看到他的点评,引经据典,言简意駭,妙语连珠,评估价值准确,断代有理有据,折服众多观
众。
由于经常去各地鉴定,笔会的机会随之增多。有时即兴挥毫,达摩、钟馗寥寥数笔神态俱现。他说这在古代或者日本,都叫禅画,是寄托当时的一种心境。因为一直研究佛教,对其深刻文化内涵感悟极深,所以信手拈来,富有禅趣。
金申对画家金农、任伯年、吴友如,叶浅予、黄冑都相当推崇。他的眼睛善于捕捉到人物的个性特点,常常为不同的脸庞速写,极为生动。因为早年在内蒙古生活多年,有着深厚的情感,闲暇之余他重拾画笔,画出他记忆中的草原风光,画马更为拿手。他的作品立意高远,画风质朴,不落前人窠臼。被评为中国收藏界的著名画家。

您的这些经历还是比较特殊的,这些经历是否造就了您的鉴定功底呢?

最主要是有综合性的素质,因为我本身学美术,看东西的第一感觉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一看就能领悟一件作品的线条、韵律,比如线条绵软,表情甜俗等等。有些人没有美术素养,他看东西看不出那种味道、感觉,这是审美观、文化积淀不行,也就做不了鉴定。

因为我又系统的研究了佛经,写了几十篇的论文,有学术的功底,再加上实践,我自己也搞收藏,而且我鉴定的机会又多,整体的就抬升了一个层次。
有些人吧,他能看,但是他说不了太多, 就是看真假,让他说文化内涵他说不了。也有些学者呢洋洋万言能写东西,可是他的东西是假的,他看不出来还在写,那就是无根之木。

著作累累鉴定之路

随着阅历的丰富,金申回国之后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就比别人略高一筹了。九十年代初金申的第一本著作《喇嘛庙一一佛的世界》是根据他在内蒙古的体验来写的,出版后大受欢迎,一版再版。
此后在他编《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的过程中,因为佛像要排年代,他发现有很多东西编不进去,似是而非。才恍然大悟很多所谓的世界名品实际上是经不住推敲的赝品,发现了问题的契机。他把自己多年的资料系统的整理,站在学术前沿开展研究,结合实地考察,敢于颠覆旧论,敢于质疑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学术上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他也去古玩市场买东西,那时候的佛像很便宜,很少人看得懂,有时候别人也请着看,慢慢名声就传开了。金申在佛教文物鉴定方面练就了一套独特专长,被学术界戏称为"能文能武"型的专家。
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之后,可以安心做研究,著作接连出版,如今已将近20本。先后出版了《佛像雕刻名品图录》、《佛像的鉴定与收藏》、《佛像的系谱》(译作〉、《历代佛像真伪鉴定》、《海外及港台收藏古代佛像珍品》等著作,并有论文集《佛教美术丛考》二卷等等,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学术性。

佛像画里是否要有一种禅的意境呢?

佛像本身就是一种寓意佛理的,一种表象的东西。真正的禅宗,是不立文字,不主张磕头拜佛的。就是自己开悟了就是佛,所以为什么喝酒吃肉,都算佛家。只要开悟了就不在这些表象了,但是如果你根本就没开悟,也胡吃胡喝那是胡来。真正到了大师的境界,一切都看开了看通了,那种境界再放,和你没入门是两回事。禅宗就是不驻这边也不驻那边,不驻于空也不驻于有,要在空有二端之间,这很难的。内心的解脱、开悟,就叫禅宗。

就像我小时候看叶浅予的速写,我就觉得这是什么呀,根本看不懂。等明白之后,越看越有味,那几笔一般人就是画不出来的,人家就是大师,跟那种没有基础的涂鸦是两码事。最近我画画也挺入迷的,虽然很多年没画但也没扔,一直在看美术展、拍卖会,阅历很重要,这与境界、看书都有关系。手是一方面,关键是要有想法,画要有气场能感动人,我在画佛像的时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修养吧,一种积淀。


本文由文物鉴定中心整理发布http://www.chinawenwu.cn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