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毁三观的何止是冀宝斋里的文物

  日前,作家马伯庸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让河北冀宝斋博物馆火了:馆中年代穿越、造型奇异的藏品,让网友连连惊呼:“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记者发现,这个号称投资5400万元的村办博物馆不但是国家3A级景区,还是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级科普基地。(7月9日《南方都市报》)  笔者不懂文物鉴定,也没有搞过收藏,但凭借多年收看《寻宝》类节目积累的一点点常识,在看到尧舜时期的彩瓷、商代的青花、直径1.7米的釉里红元代大盘等冀宝斋“藏品”的图片后,还是顿生“三观颠倒”之感:这哪里是“让故宫羞愧”,简直是在重写中国瓷器发展史!问题是,中国瓷器发展史真那么容易重写吗?专家的质疑与否定仅仅是因为人家“没见过”?真相如何,呵呵,你懂的。

  按照馆主王宗泉的说法,“文物”是方圆百里的群众送来的,“没花多少钱”。好吧,就算王支书实诚、不懂文物鉴定,被人骗了,当地的文物部门和专业鉴定机构干嘛去了?怎么就让一个“低仿假货集中营”假戏真唱,不但晋升国家3A级景区,而且还成了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级科普基地呢?所幸,当地媒体为我们揭开了谜底。据长城网报道,自开馆以来,冀宝斋“带动了全市旅游产业的上档升级”。而《衡水日报》则称,该馆还是京衡城际专列旅游的两日游景点之一。

  原来如此,当地并不是将冀宝斋看做博物馆来对待,而是当成旅游景点来开发的。这样一来,就算明知道冀宝斋里的“藏品”全是假的,甚至也清楚旅客前来的心态并非欣赏文物,而是专程找乐子、看假货的也没关系。只要你人来了,票买了,在当地消费了,GDP因此上去了,那就成了,目的就达到了。这种情况下,谁还能指望当地政府为公众把好文物真假的“鉴定关”?

  中国人好向人吹嘘自己国家的历史多么悠久、文化多么灿烂,但现实是,一方面出土文物的断代越来越早(虽然不少是造假的),另一方面已出土或地上文物的保护却令人失望。在一些地方,拆真古董是为了GDP,造假古董也是为了GDP,借假古董搞旅游开发再来一回GDP,官员毁真造假玩的不亦乐乎。但反观国外,且不说罗马城里随处是上千年的文物,巴黎街上到处是数百年的古迹,即便是年轻的美国,“健在”的文物也比我们多得多。在这个意义上,“毁掉观者的三观和大脑”的与其说是冀宝斋里的“藏品”,毋宁说的一些地方对于文物的态度,已经扭曲变态到何种程度!

  冀宝斋或许只是一个极端案例,但其所揭示的错位“文物—经济观”却带有普遍性。如果公权力部门不能抛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老路,放下GDP崇拜和“经济至上论”,那么“毁三观”的糗事便难以禁绝。只是,这样做究竟是“让故宫羞愧”,还是让我们自己汗颜?  文/王垚烽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