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摘菜摸画骑文物:博物馆沦为菜市场

  新浪收藏讯 7月14日,大河报的官方微博发了这样一条主题微博“这是学习中华文明 还是破坏文明的土壤?”说:“在拥挤的河南博物馆里,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但是很多家长却在用实际行动在破坏着他们希望孩子受到的文明熏陶。仁义礼教说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间。不积跬步,何以希望下一代能至千里之遥?”微博的图片正是一个小男孩把文物当马骑的照片。

  事实上,在博物馆发生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这也不是第一次,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各个美术馆都发生过哪些“扎眼”的行为。

  参观者在休息座椅上睡觉

  中国美术馆在实施免费参观之后,一系列不文明的行为就上演了,比如,有参观者竟躺在休息座椅上打起了盹儿。在人流密集时,还发生了参观者为了能看见展品,将座椅踩在脚下的现象。

  触摸油画

  在中国美术馆,不断的有参观者试图越过安全线触碰一幅油画,工作人员必须一再的提醒观众,但这也不能完全挡住观众好奇的手。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这些“触摸族”中,不听劝阻的情况也有发生。曾经有一位参观者上手摸一幅油画作品时,工作人员上前阻止,这位参观者被“激怒”,更加拼命地在画作上指指戳戳……

  大妈在美术馆摘菜洗菜

  因为免费开放,不少博物馆、美术馆很快成了大杂院。一些精明的大妈大婶瞄上了这里,她们早上买完菜,直接就拎到这儿,先在大厅里择菜;在洗手间里把菜洗了,然后就拎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菜就回家了。

  卫生间手纸刚换上就被扯光

  在美术馆和博物馆里,卫生间成了很多人,卫生间里的手纸刚换上就立即被扯光,国家图书馆的卫生间也成了受灾区,经常来这里学习的学生介绍:“在夏天的时候,偶尔能看到拾荒人在卫生间里扯下大量手纸,然后用水沾湿,一点点擦洗着身子,一楼的手纸用光了,就转战二楼、三楼……”

  开闪光灯拍照

  游客开启闪光灯拍照的行为,也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担忧。比如国博进行的西方艺术大展,很多油画是不允许拍照的,因为闪光灯对文物的光泽和色彩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但在展览现场,不少观众并不打算尊重这一规定,屡屡趁着工作人员不足以偷偷打开闪光的拍照,有些观众被制止之后不服,大骂工作人员…

  大声喧哗

  在美术馆里,常常有孩子四处奔跑打闹,大声说话喊叫,这样不仅容易碰撞到展品,还打扰了安静的看展环境,有时候,喧哗的不止是小孩,大人也是如此,比如在中国美术馆,就有大妈挎着菜篮子走进了展厅,她和旁边的老姐妹边走边大声招呼着:“一会儿回家,给老头子炖锅骨头汤,他就爱吃这一口。”

  小商贩叫卖小国旗

  同样在国家博物馆,因为地处天安门广场,不少在天安门广场上兜售小国旗的商贩们,也趁虚而入进入博物馆内,现场叫卖“一元一个”的小国旗。

  “到此一游”一族

  在文物上刻上“XXX到此一游”,这可算是中国游客的“传统保留项目”,大家在国内的各个景区都已经屡见不鲜,而不久前,南京男孩在埃及神庙上刻到此一游,引发舆论批判狂潮,相信那个男孩现在一定对自己曾经在埃及做过的事情是追悔莫及。

  罗列这些不文明行为,是为了呼吁观众们明看展,做一个文明的观众,是对文物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它非常能体现一个国家民众的整体素质。说到这里,让我们来读一下国博义务讲解员朋朋苦口婆心写的文章“带份尊重去博物馆”,相信大家读完之后会意识到博物馆参观礼仪的重要性。

  带份尊重去博物馆

 

  ——说说博物馆参观礼仪

  文:义务讲解员朋朋

  今年夏天,在某省级博物馆参观时,听到该馆的志愿者朋友讲起这样一个情况:因博物馆通常周一闭馆,周二就成为每周第一个参观日,观众数量会显得非常少,在展厅内服务的志愿者也会比周末和节假日少许多。但如果恰巧赶上周二是个雨天,情况就不一样了,会有很多志愿者临时自发赶到博物馆服务。问及原因时,答案是这天旅行团们纷纷取消了户外的活动,改为参观博物馆,会出现如菜市场般拥挤的人流。

  这个故事似乎与所要讲的博物馆参观礼仪这个主题没有什么关系,但我想说的是,正是对博物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才带来了观众在博物馆内的不同表现。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它抵御着时光的剥蚀、伴随着世界的变革,以责任和承诺,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这里是值得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作为家长的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会在与孩子们走进博物馆时,随身所带的不仅仅有发现奇妙的双眼、感受魅力的内心,更有一份对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而这份尊重是所有博物馆参观礼仪的核心。

  那么,与孩子一同走进博物馆,哪些方面的参观礼仪是应当注意的呢?我没有太多理论,只是将与孩子们接触中的收获与家长们分享。在从事博物馆义务讲解几近十年间,讲过最多的观众就是各个年龄的孩子们。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小的时候便培养起参观博物馆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习惯要远比好的的知识更重要,因此,我想从尊重文物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来谈谈。

  首先,当一件物品,不论它是珍贵的金银玉石,还是普通的木条陶器,只要摆在博物馆的展柜内,其上承载的便是一份珍贵的记忆。而且它们历经千百年侵蚀,能出现在我们眼前,用斑驳的印记去讲述过去的故事,本身就是值得我们珍惜和尊敬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保护他们。因此,当带孩子即将进入展厅时,请先留意参观的规则、标志和提醒。

  很多孩子在参观时都会带着相机自己拍照,这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绝大多数博物馆展厅内,拍照时是不允许开闪光灯的。因为闪光灯的波长很易被吸收,会给文物带来一定的损害。尤其是对于一些如木质结构建筑、壁画彩绘、书画作品和丝织品等文物来说,这种损害显得更为可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甚至于有的展览是禁止拍照的,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墓壁画展、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画等,都是不允许观众拍照的。这样的做法能很好的保护这些珍贵且脆弱的文物。因此,进入展厅前,我们要注意将自己和孩子相机的闪光灯调整到关闭状态。

  博物馆内,很多文物采用的是360度裸展的方式展出,特别是一些比较大型的文物,并没有外面的那层玻璃罩子。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让大家更加全面、细致的欣赏它们,并不是让我们跨过护栏去抚摸它们。一次在地方的一家博物馆参观,曾见到一尊古拙质朴的小石狮子,头部已经被观众摸得油光锃亮,仿佛是抹了头油后的效果,与历经百年风雨侵蚀而显露沧桑的身子极为不配。其实,并不是观展时与文物的距离越近越好,有时与展柜和文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为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欣赏文物打开一扇窗户。

  在展厅里也常遇到这样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一手举着饮料,一手拿着零食,悠闲自在的穿梭在文物中间。但也曾遇到这样一位小朋友,在听讲解过程中拉着父亲走出展厅,喝完水后再回到展厅继续参观。当我问起小朋友为什么要到外面喝水时,小朋友是这样回答我的:我担心喝水时,如果被后面小朋友撞到,水会洒在前面的文物上。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讲解那些几百年前的欧洲名画时,大家与莫奈的风景画之间没有玻璃、没有挡板,就在眼前触手可及之处,而面前的观众没有一位手中握着饮料或者零食的。这些观众的做法,就体现了他们对文物的一种尊重。

  下面,我们再从尊重他人的角度来看看都有哪些礼仪应该注意。

  博物馆的英文单词来自于九个缪斯女神的名字,她们是掌管音乐、诗歌、历史等的科学艺术女神。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博物馆不仅是科学艺术的殿堂,也是彰显我们美德的地方。

  城市里,似乎并不是每个学校都会有宽阔的操场,以供孩子们释放追打奔跑的天性。因而在博物馆展厅里,常见到穿梭其间的跑动起来的孩子们。尤其是当每年寒暑期夏令营开营时,这样的情况更多。追跑过程中,撞到他人、碰到展柜的情况且不说,那急促的脚步和惊声的尖叫对正在展柜前凝视的其他观众来说,更像是场灾难。秩序的遵守不仅是为了保证我们自己参观的效果,更是对他人的尊重。

  很多孩子因为个头的原因,总喜欢趴在展柜上,似乎这样看的更仔细一些。但我常这样问这些小朋友们:你们把脏乎乎的手指印留在展柜玻璃上,后面的大哥哥大姐姐很喜欢这个文物,拍了很多照片回家,打开一看发现好多小手印,大家觉得好看吗?再说了,旁边打扫卫生的阿姨还得不停的擦玻璃,多辛苦啊。在博物馆参观,我们既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要尊重每个人欣赏这件文物的权利。所以当我们与孩子们参观时,请尽量与展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也要留意一下身后,不要挡在正在欣赏文物的观众和展柜中间。

  经常会有几位家长带着孩子结伴参观博物馆,这样的做法非常好,孩子们在交流和分享中会得到更多的收获。但是也会有争吵、笑声等高分贝的声音出现在展厅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义工队伍中有这样一批志愿者,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手中举着一个画着笑脸的小牌,上面写着四个字:轻声细语,当观众的声音大到影响他人时,志愿者们会微笑着走到你的面前,举起手中的牌子示意一下。我们身边很多博物馆并没有这样的志愿者,这就更得要求孩子们在参观时尽量用室内的声音小声和身边的人交流,为的是尊重他人享受博物馆的权利。

  博物馆通常都会为不同语言的观众提供导览服务,有些博物馆甚至有专门针对小朋友们的导览服务,用孩子们的语言和方式引领他们走进历史。但常有好学、好问的小朋友们总是急于说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身边很多义务讲解员朋友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时,有些讲解员能够很好得处理类似的小插曲,既保证整体队伍听讲的节奏,也能让提问的小朋友得到满意的答复。但从家长和孩子们而言,当别人在讲话的时候,打断他人的讲话并非一个尊重他人的行为。对讲解员而言,这样的插入会忽然中断讲解的思路,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干扰;而对其他观众而言则要花时间等候这一插曲的结束,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会有同样的问题。若真有疑问,可以在整个导览结束后,单独去请教讲解员,相信这时得到的答案会更细致、更准确。

  另外还有一点要提到的是,当我们身处一个团队时,也要尊重团队中的其他人。比如是一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参观,能否将小个的小朋友们让到前排,大个的小朋友站在后排;再比如回答老师或者讲解员提问和互动时,当某一小朋友在回答问题时,我们能否做到认真倾听呢?

  其实在博物馆参观需要注意的礼仪还有很多,但说来说去就是“尊重”二字,对文物尊重,将博物馆视作知识的殿堂;对他人尊重,将博物馆视作美德的体现。当孩子们能够在小时培养起良好的博物馆参观习惯,为他们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主动探寻的求学心,更是一颗发现美好、珍视美好的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庇佑自己、庇佑他人的参天大树。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