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鉴定中心研究分析中国之文字:故研究中国文明者,应自三代起,三代以前之事迹,皆后人伪造也;即三代之事迹,亦多为后代所伪造,此亦近世考古家所公认者。顾颉刚先生著有《古史辨》,独具只眼,颇足称赞。岂知三代以前之历史,固完全为伪,不必辨也。故研究中国文字者,亦必自三代起,以前者皆后人伪造,不必研讨,研讨必致遗笑也。
如学者公认画卦为造字之始,黄帝之臣仓颉始造文字。乃《书苑菁华》载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而作龙书。太昊庖牺即系伏羲,伏羲既能作龙书,又何必以八卦为书之始也。而《金石索》谓葛天氏之币,因其币上有葛字也。葛天氏在伏羲之前,不知若干万年,伏羲氏之时尚无文字,而葛天氏时反有之,岂不大相矛盾也。故今日研究中国古代之文字,以现在可能见之实物为限,传闻臆说均不能依据。
由太古起,至虞舜止,所有文字均谓之为古文。其实例为甲骨文,及斛钭文与古钱文。由禹起,所有之文字均谓之为古篆。又因实例只可由钟鼎上见之,又谓之钟鼎文或金文。由周宣王太史籀改易古篆,是为大篆。由秦李斯改易大篆,是为小篆。同时程邈增减篆体,以趋约易,是为隶书。王次仲以古书方广少波势,遂取篆之八分,去隶之八分,创为八分书。汉元帝时,皇门令史游损隶之规矩,存字之梗概,创为章草。后汉征士张芝,将隶字之形势一笔写成,创为草书。后汉章帝时,因八分书之自然改进,而发生楷书。后汉刘德升因楷书之弛缓费时,改易楷书,而参以草书,是为行书。以上为中国文字各种体式之总汇,及其发展之顺序。中除古文后人不能认识,已行废掉外,亭余各体,后代均用之,且为各代文字乏主体,虽降至今日,仍完全以此体为圭臬,二千来年并无增益删改。盖各体已造其极,已尽其可能,虽有智者,无能毫发损益也。按字体之不同,只有上述各式,惟中国过去研究字学者分类多不清晰,并无标准,致有许多其他之名目。如商务印书馆出版之《文字源流》内,载有所谓中古文者,此以时代为分类之标准。有中古文,即应有上古文、近古文,而实无之。究竟中古文系大篆,系小篆,亦未言明。又有所谓石鼓文者,是以文字所载之物为分类之标准。是有石鼓文,即应有石碑文也,摹崖文也,古钱文也,古砖文也,而实无之。且石鼓文为大篆,为小篆,亦未言之,又有所谓诅楚文者,是以文字之用途为分类之标准。是有沮楚文,即应有秦誓文也,秦文也,六经文也,公事文也,而实无之。究竟沮楚文系大篆,系小篆,系隶书,系八分,亦未言明。《文房肆考》载有飞白书者,亦列为字体之一种,此系以笔画之黑白为分类之标准。是有飞白,即应有全黑文也,粗文也,细文也,双钩也。大篆可飞白,小篆不可飞白也?何字体不可飞白也?
故中国字体只有上述各式,其余者皆分类之不当,不能认为字体之一种。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