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皇帝养老礼之宋代
作者:王 美 华
宋 人 对 礼 仪 " 适 时 " 的 认 识 比 唐 代 更 为 明 确 , " 因 时 制 礼 " 已 经 发 展成 为 宋 代 讨 论 和 修 定 礼 仪 的 基 本 指 导 思 想 。 宋 徽 宗 大 观 初 " 置 议 礼 局 于尚书省,命详议、检讨官具礼制本末,议定请旨"《宋史,礼志一》 。 大观二年十一月,宋徽宗御笔既云:"礼因时而制,故三代之王皆不 相袭,非礼不同,时异故也。"其后御笔又有云:"礼缘人情,以义而起,因 时之宜,御今之有。""稽古而不泥于古,验今而不失于义,因今之材而 起之。虽情文度数与古有异,要其辨上下、分贵贱、定尊卑、别嫌明微、移风易俗,质诸先王而不谬,贻之后世而可法,则庶几焉"(《政和五礼新仪 -卷首.御笔指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正是这种"因时制礼"指导思想 ,使得政和三年正式颁布的《政和五礼新仪》具有鲜明的"适时"特点。 其中 " 皇 帝 养 老 于 太 学 仪 " 的 内 容 变 化 , 也 正 是 这 种 " 因 时 制 礼 " 思 想 的 反映 。 这 一 点 在 议 礼 局 商 讨 皇 帝 养 老 礼 文 修 订 之 际 , 体 现 得 已 极 为 鲜 明 。
政和二年十一月,议礼局奏云 :
谨 按 《 礼 记 》 , 食 三 老 、 五 更 于 太 学 , 天 子 袒 而 割 牲 , 执 酱 而 馈 ,执 爵 而 醏 , 冕 而 总 干 , 则 古 之 人 君 , 所 以 宪 德 乞 言 以 尊 事 黄 耆 者 , 可谓 至 矣 。 然 而 , 亲 拜 之 文 不 见 于 经 , 后 汉 明 帝 永 平 二 年 , 以 李 躬 为 三老 , 桓 荣 为 五 更 , 始 迎 拜 于 门 屏 之 间 , 与 之 交 礼 。 后 魏 孝 文 帝 太 和 十六 年 , 以 尉 元 为 三 老 , 游 明 根 为 五 更 , 而 高 祖 亲 拜 焉 。 故 唐 《 开 元礼 》 、 本 朝 《 开 宝 通 礼 》 , 皇 帝 养 老 于 太 学 , 皆 有 交 拜 之 仪 , 盖 遵 用 后世 故 事 也 。 今 欲 于 仪 注 内 删 去 亲 拜 之 文 , 以 合 经 典 。 又 老 者 不 以 筋力 为 礼 , 则 三 老 进 见 , 欲 特 与 免 拜 , 但 令 赞 礼 者 引 当 御 坐 前 , 躬 揖 ,皇帝为兴。其执酱、执爵,亦乞命近臣为之,庶不失礼意。伏望揆 自圣学,批除指挥修立。〈《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31,徽宗政和二年十一月壬戌条 )
宋徽宗诏依照议礼局的拟定,修立礼仪。根据议礼局的奏议,唐 开元礼、宋初开宝礼的亲拜礼,是"遵用后世故事",其实"不见于经", 为
"以合经典",应当"于仪注内删去亲拜之文",于是皇帝既不迎接亦无 亲拜,反而是皇帝南向坐,三老五更躬揖行礼于御座前。为 了 "不失礼意" ,皇帝亲自执酱、执爵之礼,也改命近臣为之。"经典"即《礼记》,并未言 及"亲拜"与否,然由天子"屈尊"亲行"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醅, 冕而总干"的仪节来说,"亲拜"是可能的。议礼局以"不见于经"来否定" 后世故事",其意在于否定皇帝的"屈尊"的礼意。既然三老拜皇帝,那么 需要皇帝"屈尊"执酱、执爵侍奉三老之仪改命"近臣为之",也就更符合 尊皇帝的礼意。议礼局的奏议对"皇帝养老礼"仪注内容的删易,其主要 目的 就 是 为 了 显 示 以 皇 帝 " 为 尊 " 的 礼 意 , 否 定 皇 帝 " 屈 尊 " 的 故 事 。
同样,为了"不失礼意",《政和五礼新仪》之皇帝养老礼在座次安排方面也有明显的变化 。 唐 制 ,设 御 座于堂上东序西向 ,三老座 于 西 楹 之东,近北南向,五更座于西阶上,东向。政和之制,设御幄于堂上当中间 ,御座于幄中南向,设三老座于西楹之东,五更座于其南。政和礼仪,皇 帝御 座 已 是 具 有 独 尊 意 义 的 堂 上 当 中 间 、 坐 北 向 南 。
皇 帝 养 老 礼 由 皇 帝 以 父 兄 礼 事 三 老 五 更 的 屈 尊 姿 态 , 转 变 成 皇 帝高高在上,对臣下恩赐饮食。虽然"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则三老进见, 欲特与免拜,但令赞礼者引当御坐前,躬揖",好似体现了尊老之风,但 是其前提巳经是皇帝高高在上,御座南向。这种"特与免拜"已是尊君前 提之 下 的 优 待 、 恩 赐 而 巳 , 与 屈 尊 天 子 而 事 三 老 五 更 的 境 界 已 是 差 之 千里。至此,皇帝养老屈尊、"不臣"的古意已经消弭殆尽,呈现出来的是 尊君 而 卑 三 老 五 更 的 局 面 。 这 种 对 皇 帝 养 老 礼 传 统 仪 式 的 删 改 , 正 是 体 现了"因时制礼"的指导思想,"虽情文度数与古有异",只要更为明确地 辨上下、分贵贱、定尊卑,就是合于时宜。
由唐至宋,皇帝养老礼被非议、删改的同时,是君主尊老贵年、提 倡孝悌的政策导向。唐代君主宴父老、赏赐粟帛、赐高年鸠杖等事屡见,宋代君主亦有宴父老、赐饮食、赐时服茶帛等行为。无论是唐还是宋,中 央都 极 为 关 注 对 地 方 父 老 高 年 的 赏 赐 和 封 爵 ,而朝廷奖励表 彰 孝 子 贤 孙 、孝俤卓著的政令更是屡屡颁下,督促官员在施政实践中劝行孝悌。这 种尊老贵年、劝导孝悌的行为与皇帝养老礼仪式内容的删改以至废弃, 形成鲜明对比,其实却并不矛盾。这些旌奖高年、劝导孝悌的行为并不 需要皇帝"屈尊"行事,恰恰是以尊崇君主为前提、以君主独尊为基础的 。
敦睦风俗、劝讲孝悌,是皇帝养老礼的古意。宋代礼典条文中养 老仪 式 的 删 改 , 是 皇 帝 独 尊 、 尊 君 卑 臣 意 识 不 断 强 化 所 引 发 的 对 皇 帝 " 屈尊"古礼的改易,以达到"适"尊君卑臣之"时宜"的目的。然而,即使是 这样"不失礼意"的皇帝养老礼,在宋代亦只是局限于礼典条文而已,实 际并无举行,依然不能改变其渐被废弃的命运。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即使删改了皇帝迎拜,执爵、执酱诸不能"适时"的仪式,皇帝养老礼依然 因为 显 示 着 对 作 为 " 臣 下 " 的 三 老 五 更 的 " 优 待 " , 还 是 不 能 符 合 日 渐 森 严的尊君、卑臣的时宜 。
唐宋时期,随着中央集权走向君主集权,与此相伴的是日益强化 的尊崇君主、卑抑臣下的尊卑等级意识。尊君、卑臣,也正是在这一时期 开始 更 为 广 泛 地 表 现 在 礼 仪 制 度 的 方 方 面 面 。 唐 宋 皇 帝 养 老 礼 的 变 化 以及渐被废弃,正是这一趋势的真实反映 。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唐宋史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