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中国冶铸技术的复杂性,肯定能对中国青铜器的精美有更深一层的欣赏与感动。古代中国人偏爱用块范法铸造铜器。其制造的程序约如下页图所示:首先是塑模,即以泥土塑造与所欲祷器物同大小的 形象,如该图中间细长部分的铜车轴端饰件。然后在其上雕刻花纹或文字以便翻范。翻范的方法是把澄滤过的细泥调制湿润,拍为平片,按在模的外部,用力压紧使花纹细节反印在泥片上。待泥片半干,用刀分割 成数片,加以烧烤,每片就是一个型。所示的车轴端饰件,器形简单, 只须割成两半,内壁留下反印的器型及花纹。爵稍微复杂,需要八、九块。
最后的手续是套合,乃在模子上刮下欲铸器物的厚度,然后把外范和 内模套合在一起。两者的空间即为器物的厚度。内外模型的标眼要扣合, 并以绳子捆牢,再抹上泥土加以强固如图示的右半圆形,以防灌浇时范片走位而导致失败。然后就可把铜液自浇口灌入了。等待铜液完全冷却, 就可以把外面的泥土和绳子割开而取出里面的铜铸件了 。
这种复杂费时的范铸法是中国早期铸器的唯一方法,甚至连零件和修补也用同样的方法,这是中国冶铸的特色。由于需要多块泥范套合, 故称之为块范祷造法。西洋虽也使用块范法,但主要的是使用失蜡法,以及铆钉、熔焊、锡焊等加工,方式与中国非常不同,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它们强烈反映出各自独立的创造性。所谓失蜡法,就是先用蜡一类遇热会融化的东西塑造欲铸的器型,然后用陶土包覆起来,留下一个出 口 。 烧烤后蜡融解掉,留下空隙而把铜液灌进空隙 。
冷却后就可把外边的陶土剥掉而得欲铸的器物了。这种铸造法,没有型范套合的问题,复杂的器型比较容易设计,铸出来的器物也因没有隙缝而比较容易完美 。
中国要到春秋中期才使用失蜡法铸器,但并不是主要的铸器方法。由 于中国执著于这种铸器法,连碰到高温才能熔化的铁,也想尽办法提高炼炉温度熔化铁汁以祷器,故比西洋发展生铁早一千五百年以上。中国 用笨拙的方式却能铸造不输失蜡法的复杂而精美的铜器,其巧思更值得我们欽佩。以失蜡法铸造的都是个别造型,故每一件都不同。但块范法, 如果用比青铜熔点更高的东西作范,如铁,就可以用同一组的范无限制 地翻铸,从而降低成本。很多农具就是用这种方法铸造的 。
这件是铸造铜钟的多片泥范中,属于舞部的完整陶范。铸完器后 型范要被破坏才能取出其中的铜器,但这件泥范却完整无损,一定是还未被用以铸器的范,这在遗址中是非常罕见的。此范的纹饰可看出是只 一头两身的动物,脚爪各抓着一只身躯扭转的虫或蛇。战国时代常见尾巴分歧的龙纹,看来它像是由可析分为两只面对面的夔龙的饕餮纹(兽面纹)变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