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铅釉陶是8世纪盛唐时代制作墓葬明器的材料,因为所含的铅不利健康。安禄山之乱后,社会凋弊,不再流行盛葬,只北方窑场偶有烧造。到了明代又见兴盛,除陶俑外,还大量制作寺庙的展示物品,如琉璃瓦、雕像、香炉等。
这件雕像的人物,手臂与两腿的肌肉纠结隆起,呈强有力之状。头发如火焰般竖立,这是佛教金刚力士常见的形象。方正的脸上两眉紧皱,双眼圆瞪如牛铃,咬牙露齿,脸上流淌着一道道绿色的汗水。颈脖粗短,胸膛的乳头高突。紧握双拳,两手腕与脚踝都带着环钏,赤足作依势跃起之状,表现愤怒欲攻击人的情态。这件大型的雕塑安放在平座上,显然是意在威吓。在与寺庙有关的环境里,很容易了解这是地狱的总管阎罗王的造型。
地狱的概念被认为是东汉时随佛教徒及商贾传到中国来的。道教则在9世纪至10世纪间根据晚唐沙门所撰的《十王经》,初步构筑了地狱的景象。佛教是十八层地狱,道教则为十殿阎罗。阎罗王源自印度古代毗舍离地方的一个王。他率领着一大群经常作兽头人身的鬼军,拘提有罪的人到地狱里来接受应有的惩罚。
政府为了有效管理大众,对治下的人民,一方面怀柔安抚,一方面则威胁恐吓。鬼神是人所创造,反映的是人间的世界,故聪明的人也就设计了鬼神的扮相和行为,一方面给予幸福的愿景,一方面也威吓之,以达到控制他人意志的目的。想象不能凭空,鬼的造型和行为也离不开人们的经验和所见的形象。但为了达到威吓的效果,就得与正常人的形象有所差异。因此就根据某种异征加以夸张,或以异胎取形,因此就有了与正常人形象有别的二头、三脚等各种扮相。
表现在商代的文字中,"鬼"作一人戴有巨大的面具之状,"异字作戴着面具而两手上扬挥舞的鬼状。未开化民族的面具,形状大都异于常人,恐怖惊人。因为他们认为面容异常者必有精灵存寓其中,故异"字有奇异、惊异等意义。
越神秘的东西,越可以让人惊恐从而达到震慑的目的。古人除了戴恐怖的面具外,还懂得在身上、衣服上涂磷发光。意义为鬼衣的"榮",甲骨文作衣服有多处火光之状。"燐"(磷)字则作一人身上光点闲烁之状。磷是脆而软的固体物质。它存在于骨骼中,埋葬后会慢慢渗到表面来,易于暴露于空气而氧化,在黑暗处发出碧绿闪烁的光。暗黑的坟场最容易见到这种磷光,因为野兽常把坟中的骨头扒出,暴露于空气中。墓地磷火闪烁的事实,无疑会增加恐怖的联想效果。因此有人把矿物磷涂在衣物上,跳起舞来,碧绿的光点左右前后飘动,制造坟场鬼影憧憧的气氛。新骨发不出磷光,只有多年的朽骨,其所包含的磷才会暴露而发光。在人们的心目中,无疑只有魔力更大的老精物才会发磷光,故意义为老精怪的"魅"字,就作戴面具的鬼身上,又有闪闪的碧绿磷光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