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重视自己的"历史",有修史的悠久传统,从《春秋》、《史记》到《清史稿》,几千年来代代编修,绵绵不断,世界罕见,人称"历史王国"。
中华民族更重视自己的"文化'',有编菓典籍的传统,自孔子以来,世世校书, 代代整理,积淀几千年,保存了不知几多千年典籍。诸如,儒学的《六经〉、《十三经〉;道教的《道藏》;佛教的《大藏经》等,都是浩大的文化工程,多是一部多达七八千卷。特别是大型类书、丛书的编慕,更是成果斐然,影响深远。诸如隋朝的《北堂书抄》、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等等。最著名的是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都是世上罕见的巨型"百科全书"。
公元1403年,即明朝永乐元年,成祖朱棣夺得了皇帝宝座,遂诏令解缙主编一部旷古的大型类书,以显彰文治。一年后编就,名曰《文献大成》。御览后,嫌其简略,诏令姚孝广、解缙主持重编。第一次参加编蓽的为149人,这次参加的有2169人,搜罗各种书籍七八千种。永乐六年编成,故名《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襄括了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历史典制,平话戏剧,农医杂技等等,无所不有。共2万2937卷,1万1095册,3亿7千多万字,人称"天下一大书",宇宙之鸿宝"。
《永乐大典》卷帙浩繁,未能雕版。后来,正本毁于明亡,副本散于清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典藏《永乐大典》的翰林院与东交民巷相比邻,部分被战火烧毁,部分被抢掠而去,分藏英、美、曰、法、德、俄等国。这部旷世大典如今有221 册已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专家估计,星散海外的可能还有400册左右。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创痛,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悲剧。
《四库全书》为清朝乾隆皇帝敕编。纪晓岚等总纂。全体编慕人员368人。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编,至乾隆四十该书按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经"、"史~ 、"子"、"集"分类编辑,故名《四库全书》。文津阁所藏《四库全书》,收录古籍3503种、7万9337卷装订为3万6304册,6752函计8万万多字为中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四库全书》第一部呈进御览后,又缮写了三部。分藏在北京大内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盛京〖今沈阳〗的文溯阁、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这称为"北四阁"。后来,又抄了三部,分贮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文澜阁。这就是"南三阁"。七阁中,原藏文渊、文津、文溯三部保存至今,基本完整。
《四库全书》是为"中华文化宝库",也堪称"东方文明的丰碑"。今有台湾影印版和大陆电子版流布。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