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墨盒文物的品种与鉴定
铜墨盒是一种传统的文房用品,流行于清中晚期, 一般由白铜制成,材质明亮,民国以前多为黄铜,上面刻绘各种图案文字,线条明快,充满文化气息。
据《天咫偶闻》记载:"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亦绝不识,士夫案头,墨盒之外,石砚寥寥。"铜墨盒的制作集质地、做工、造型、刻工、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篆刻、装饰花纹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在铜墨盒上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凭借其携带灵便,墨色保持滑润和黑亮的优势, 一度超过石砚成为当时商界账房、私塾学堂、文人墨客桌上的必备之物。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为近年来生产的铜墨盒赝品,多数为天津等地制作。因此铜墨盒的鉴定应注意在诗、书、画、印、雕刻、铜质、做工等方面找出赝品的破绽。
铜墨盒首先要看雕刻工,墨盒的雕刻手法是以阴文刻、阳文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其铭刻题材多以书法、绘画、治印形式出现,刻铜墨盒融雕、褛、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成一器。艺匠们视铜如纸, 以刀代笔,或采用留青竹刻的技法,或采用照相腐蚀手法,雕刻深则入木三分,仿石雕、木雕、砖雕;浅则细如发丝,仿汉代玉雕游丝工。而赝品为电脑雕刻, 缺乏生气,更缺乏清代、民国时期工匠那份灵气和略带写意、挥洒的风格。
其次看书画题材,清代、民国铜墨盒的书画题材曾由著名的书画家如齐白石、陈师曾、陈半丁、溥心畲、丁佛言、林琴南等人为刻铜艺人提供画稿,他们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鼎彝图案、书法等成为刻铜墨盒收藏中的佼佼者。
第三看铜质,铜墨盒的材料多为白铜和黄铜,民国以前多为黄铜。一般来说,以白铜为原料制作的铜墨盒光泽柔亮,摩滑细润,盒面上的文字、图案表现力强,背景突出,且包浆浓郁。
民国后期至解放初每一件墨盒有它的特点,要从铜质、做工、刻工、使用状况、包浆程度各个方面观察是否是当时的产品。
最后还可参考刻铜名家的落款、作坊号等。刻铜墨盒的名家清代有陈寅生、韩子固、竹庵等,民国则有同古堂张樾丞、张寿臣。最有名的刻铜墨盒作坊号为清末民初"万丰号",店主陈寅生;民国"同古堂",店主张樾臣,还有万礼斋、义合成、京明斋、古松斋等,他们把铜墨盒打造为刻铜艺术顶峰,使其成为集文字、图案、纹饰、款识为一体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