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的品种与鉴定
我国历代砚台的种类可分玉砚、陶砚、瓷砚、石砚、铜砚、铁砚、银砚、漆砚、瓦砚等,其中以石砚、陶瓷砚最为著名,主要有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瓦砚、瓷砚。
端砚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柯山(又称斧柯山〉,还有一处在七星岩背后北岭山一带。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为我国石砚之首,且长盛不衰。歙砚其材料取于江西婺源县(唐属歙州)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洮砚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 一带洮河深水处。其石质细膩,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澄泥砚属陶瓷砚,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摻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人模具成型,用竹刀雕塚,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蜡烧制而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玫瑰紫为主。瓦砚属于陶砚,最早出现于唐代,以宫殿砖瓦改制成瓦砚,而近代亦以秦砖汉瓦改制成瓦砚。瓦砚有一股特有的文人气息。瓷砚以明清青花粉彩瓷为主,是瓷器的文房用具。砚台的文物鉴定方法,
一是观:观看砚的质、工、品、铭、饰与新旧,是否经过修补等。如果砚巳经修补过的,其补过的地方颜色与砚的原色总会有差别。
二是摸:拿到一方砚,可用手摸一摸。如果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质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觉,说明其石质较差。
三是敲:即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或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体现出端石质的嫩与老。而歙砚敲击则以清脆的"铛、铛"金属声为最好。如果声音为"噗、嘆",就说明该歙石多泥质,或石质有暗伤痕,为下品。
四是洗:砚最好要经过清洗,尤其是古砚因砚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砚的自然美纹,也分辨不清石的坑口年代,因此需要洗掉砚的墨痕,看砚石是否有伤痕和修补过的痕迹。
五是掂:用手掂砚的分量。同样大小的石砚,一般来说砚石物要胶结紧、颗粒细;轻的砚说明胶结松。掂的方法尤其对歙砚比较适用。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