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书名画的收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致作伪现象频出。还有许多书画作品在辗转流传中出现了某些方面不明确或难以辨识的情况,而书画著录书往往记述了某些书画的流传经过及收藏流传过程中拆改、变动等内容,因此对于书画鉴定同样具有辅助作用。由于著录书编者的鉴定水平参差不齐,故使用著录书时也要慎重,既要借鉴它的参考价值,又要注意其中可能出现的谬误。
皇室编纂的著录书主要有北宋宣和年间修撰的《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以及清乾隆年间开始陆续编辑的《石渠宝笈》(初、二、三编等)。历代私人编撰的著录书很多,较为重要的有宋米芾的《书史》和《画史》;元周密的《云烟过眼录》;明文嘉的《钤山堂书画记》;张丑的《清河书画舫》;清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安歧的《墨缘汇观》等。这些著录书不仅是对书画藏品最为详尽的记录,而且也是当时及后世鉴定家可资比勘、考证的文献。五代董源《瀟湘图》现藏故宫博物院,该图是传世名作之一,见于著录。宋代《宣和画谱》卷十一中不仅记述了董源的籍贯、擅长、绘画特点等,还记载了宋徽宗共收有董源作品78件,其中就有1 '《潇湘图》一"。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到:董北苑《蜀山图》、《潇湘图》皆在吾家,笔法如出二手。"清代吴升在《大观录》中载有"董北苑《潇湘图》",并对该图的质地、尺寸等有详细描述。清代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和清代安岐的《墨缘汇观》及《石渠宝沒三编》 亦有对《潇湘图》的记载。《式古堂书画汇考》在记录《潇湘图》的尺寸、质地时与其他著录相同,只是该图没有,当是割去另装。《式古堂书画汇考有康熙二十一年自序,《墨缘汇观》有乾隆七年自序,看来《式古堂书画汇考》比《墨缘汇观》成书早十年。卞永誉记录《潇湘图》时尚有"外录论画九则",待到安岐记录之前进行过装裱,在装裱时将"论画九则"裁去。
《秘殿珠林》(初、二、三编)与《石渠宝笈》一样,也是清代内府藏品著录书之一。乾隆八年,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霜奉敕编撰,共二十四卷,专载清内府所藏属于释典道经的书画和石刻、木刻、织绣等。按力藏之处编次,每处按释、道两类,每类又按书画册、卷、轴及名人、无名氏的次序排列。著录详尽,真迹而佳者为上等,详录纸绢、尺寸、题跋、鉴藏印记等,真迹而神韵稍逊以及笔墨较佳而难辨真赝者为次等,重点记录款识、题跋人姓名,稽核详明,足资参考。这幅汪徵凤的《十八罗汉图卷》(见图版)为《秘殿珠林》所著录,但传世作品并非仅此一卷,存在着''多胞胎"现象。这时,书画著录书的作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更不能解决真伪问题。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