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文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三个不平衡

随着文博事业与科技的加快融合,随着博物馆公共教育职能的日益凸显,文博行业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善于开拓文博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又是一年毕业季,史上最多的699万毕业生让今年的就业形势显得尤为严峻。记者在采访文博专业毕业生的过程中发现,对口就业难、人才流失的现象令人担忧,而另一方面,从目前办得红红火火的各种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可以看出,相关单位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却是十分旺盛。职位空缺与人才需求、学校教育与工作实际、用人机制与发展前景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成为不得不直视的问题。

编制数量与人才需求的不平衡

金玉红是今年毕业的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专业研究生,加之本科所学为博物馆学,她将就业目标定位在京外的博物馆。在筛选了20多场招聘会的信息均未找到理想工作后,她得到了一个在一家省级博物馆实习的机会,对此她十分珍惜。

“我周围的文博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单位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文博事业单位,主要是博物馆、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等。这些单位的编制多数已经满员,即使有单位招聘,所招名额也十分有限,而且根据各单位的特点,会招部分计算机、绘画、摄影等专业学生,文博专业也招一两人,甚至不招。而市级、区或县博物馆也经常会因为各种理由婉拒应届毕业生,比如,馆小许多研究做不了,人员满了或者主要的馆藏品与研究方向不一致等。另一类是高校新设文博专业的老师,以博士为主,也招少量硕士。第三类是其他文博科技公司或文化机构,我个人觉得文博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这些公司找工作。”她说。

近些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纷纷“扩招”,一方面,所谓的“热门”专业招收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许多高校为了扩大生源,无论客观条件达到与否,也都开设了许多新的专业,文博专业就是这样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大约有11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而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到了30所。

文博行业内的单位数量少,可选择的面很窄,而这些有限的单位内,又会有很大一部分的行政人员,对于专业、业务人员的需求非常有限,许多单位都有“僧多粥少”的问题存在。以安徽省博物馆为例,据介绍,今年的编制内招聘名额为10个,而符合条件的报名人数有上千人。

虽然很多单位已经满员甚至超额,但很矛盾的是,单位对文博专业人才的需求却依然有较大缺口。“文博单位的文物保护中心、修复组、陈列保管部等部门人员在整个单位中所占比例并不大,甚至可以说,真正对口的职位其实很缺人。”金玉红在参与一次设备调研中意外发现,“有很多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保管等方面的人员不多,甚至有些单位是一个人管好几个实验室,操作人员严重不足,设备利用率很低。”

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不平衡

考古文博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研究人员的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为此,众多开设文博专业的院校在人才培养时格外注重学生实习。而新开设这门专业的高校,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环节,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初,很难直接进入角色。

故宫[微博]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部的技术人员曲先生介绍,就文物保护方向而言,如果专业对口,特别是研究生在校期间做过类似的项目,那么适应一下就可以上手。但是他也指出,对于一些研究方向,应届生在学校的学习是不够的,如文物修复等工作现在都是“师承制”,需要毕业生在工作之中跟随专家进行学习实践,曲先生说其所在机构的修复人员往往“8年出徒”。据了解,进入博物馆的毕业生在参加工作之初往往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以弥补学校学习不足,并使毕业生能够更加适应相关工作。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博物院将直接组织入职人员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主要包括博物馆安全、消防培训以及轮岗体验,进入专业部门后也将有一个多月的轮训,要求毕业生在部门内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实习,培训完成才能正式上岗工作。

同时,博物馆需要大量人才,不仅包括文博专业背景的人才,同样需要具有博物馆经营管理、宣传教育、市场推广、消防安保、规划建设等多方面的技术人才,而这些恰恰是文博专业毕业生的“短板”,在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极其欠缺——传统的文博专业课程似乎只能培养出称职的文物库房管理员。这一现实就要求文博专业毕业生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快速学习、灵活应变,突破自身的局限,也突破行业圈子封闭的局限。

用人机制与发展形势的不平衡

通过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校生的采访,记者发现并非所有毕业生都将进入考古所、博物馆等文博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的职业首选,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这些文博机构的工作待遇不甚理想。该学院的金同学详细介绍了北大文博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选择:“本科毕业生部分去了地方文博单位,但是大多觉得待遇不高,因而很大一部分选择在国内或国外继续进修,没有就业;也有一部分放弃本专业去从事其他工作。硕士毕业生是放弃文博专业最多的,也有去地方文博机构的,文物保护专业有很多去文物保护公司,待遇应该会比博物馆好些。博士毕业也没有都进入文博机构,留在高校教书的比较多。”

如今,文博单位大多为对外引进的专家提供优越的条件,而对于占招聘主体的应届毕业生“开价”较低,加之招聘多限定为硕士以上学历,这些毕业生往往年龄较大,特别是博士毕业生多已成家,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因而部分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而选择经济回报优越的工作。

北京文物局副局长刘超英曾在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上说:“目前,在博物馆从业人员队伍收入普遍偏低,博士毕业生月工资仅有3000多元人民币,而讲解员的月薪还不足2000元。”

曾经在天津博物馆工作多年的卢女士认为,在文博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和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博单位的用人机制需要反思。要想使各种有用之才乐于在这里工作,就要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要用事业留人,给人才以施展才干的舞台,使想干事者有事可干,干起事来得心应手。既要论资排辈,使那些默默奉献了几十年的老博物馆人得到安慰,又不能完全论资排辈,要照顾到那些青年骨干和中坚力量,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尊重,焕发出干大事的活力和热情。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