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来家,约笔者写几篇谈乐器起源的稿子,这不禁引起我对童年时一些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都喜欢吹笛弄管,常常欢聚在山谷塘畔,举行"儿童音乐会"。"乐器"没有一件是买的,都是就地取材,临时制作的。摘几片苇叶,卷成个筒,把吹口捏扁,就是一个小喇1^ 。折段柳枝,把木质从皮内挤出去,剩下个树皮筒,就可以吹得呜呜作响。用片树叶或葱皮,放在唇边,也能吹出声音来。一次,有个小伙伴拾得一个羊角壳,居然成为我们小小乐队中的"高级乐器"。再捡两±夬
卵石,打起节拍,嘟嘟,吱吱,呜呜,哒哒,相当热闹呢!这样的^'音乐会'',在成人看来也许是不屑入耳的,可是,我们这群孩子却都乐得手舞足蹈,留连忘返呢!
说到这儿,我想:人类在童年时代对音乐的兴致,或许与我们这群孩子的兴致差不多吧?
前几年,我的一位老友从几千里外的大西北给我带来一枚复制的鱼形陶埙, 为我的书房增添了几分艺术情趣。一位曰本朋友,特托人远隔重洋梢来一枚复制的弥生土笛〖陶埙〗,古色古香,令人爱不释手。这小小的陶埙不但肩负着传递文化与友谊的使命,也展示着朋友们质朴高雅的文化品位。
陶埙,是一种相当古老的乐器。它究竟有多么古老呢?
刚才说到日本弥生土笛〖陶埙〗,大约已有两千二百岁了。可是,它在《世界陶埙史》上却是很年轻的。在中国,陶埙的骄傲岁月是在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古称三代,即夏、商、周。目前,夏代陶埙尚未发现。商代陶埙已出土不少。商埙巳有五个音孔,可以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周代陶埙出土更多,音阶曰趋完善, 形制也渐固定。周埙有的上附篆书铭文。这种有铭周埙,大概不会是普通百姓人家的一般吹奏玩具,显然它可能巳成为王家乐队中的骄子。
据考证,这位"王家乐队中的骄子"的先世,原本生活在草莽之中,成长在远古时代。它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长江以南,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曾出土一枚陶埙,纵7.4厘米,橫3.3厘米,形若鸡蛋,埙体中空,只在一端有一吹孔,若问它的年龄,已有七千多岁,堪称陶埙家族中的"老祖宗"。
黄河以北,在西安半坡出土两枚陶埙,形若橄榄,大小相同,保存完好。其中一件,上下各有一孔,吹起来可发出一个小三度的音程。大约已六千岁。在山西万泉〖今属万荣县〗,曾出土三件陶埙:一个形状若管,在顶端有一吹孔;一个形状若蛋,有一个吹孔,一个音孔;一个形状若球,有一个吹孔,两个音孔。这三枚陶埙似乎展示着它们由简趋繁的发展脉络。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