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轿子有史几千年?
肩舆亦名轿子。今日中国称"小卧车"为"小轿车",即源于此。古代肩舆,因用途、等级、质地、大小、乘坐、负挽方式的不同,又有着种种名目,诸如御舆、公舆、龙舆、凤舆、竹舆、板舆、大舆、小舆、坐舆、眠舆等等。但是,较早的形制都有若车厢,加于人肩抬行,故可统称肩舆。此外,还有以手抬行高与腰等的腰舆,以襻挽竿负行的襻舆,半抬半拉的挽舆等。

肩舆的发明,可能较车子的发明为晚,这是从先秦两汉以及六朝肩舆仍保留着从车舆脱胎而来的痕迹推知的。同时,"舆"、"轿"等字,皆从"车",而"舆"的本意为车厢,"轿"的原意为小车,显然肩舆晚出,是借从车之字以为名的。"舆" 字,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而^'轿"字是晚到汉代才出现的。因之,肩舆之始,昔时学者多以为肇端于汉、晋。《晋书》记有书法家王献之爱竹乘肩舆闯入他人竹园的佳话。画家顾恺之作《女史箴图》,画有西汉成帝乘坐的是八抬肩舆。这成为中国肩舆史至少有一千五百余年的证据。可是,近年考古的发现却令人耳目一新。

1978年,在河南省固始县发现一座春秋墓。墓主可能是宋景公的妹妹吴国的句敔夫人。墓中出土有三乘肩舆,分屋顶形、伞顶形两式。从而可知,肩舆的历史至少有二千五百多年。

到了唐宋时代,由于丝路交通日繁,西域使用桌椅的风气传到中原,在唐代已有桌椅,宋代流行起来,席地而坐的古老习惯改变了,原来适应这一习愦的车厢式肩舆也由新型肩舆所代替,日渐成为流行的代步工具。唐初名画《步辇图》所绘之步舆,即是其中的一种。它由一个四方凳,下穿两根抬竿组成。唐太宗盘坐其上,前后各有一宫女两手把竿,另外四名宫女抬方凳四角,簇拥而进。这种代步工具,不以肩抬,故名"腰舆'',或"步舆"。又因君王御用,故又名"步辇"。这种步辇晚至金代在宫廷仍使用着。

两宋时,肩舆已不限于宫廷以及朝堂,而成为普遍的交通工具。文学家苏拭喜乘肩舆,他的诗句中就有"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的确乘此览胜,幽境狭谷皆可踏至,较车马便当得多,得佳境可饱览忘返,若无所娱,又可闭目养神。诗人陆游就有诗曰"美睡付肩舆"。故肩舆又有"眠舆"之称。说到"眠舆",有一次,苏轼在海南岛乘坐肩舆游琼儋,真的睡着,竟梦得佳句"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成为千古绝唱!大概正是这个缘故,新型肩舆备受时人欢迎,名胜地区往往出现"竹舆乱清溪,飞盖入岚光''的盛况。

宋代的新型肩舆是怎样的呢?1978年在江苏溧阳北宋墓发现了一床肩舆陶塑模型。得知它的舆为一把椅子,两侧夹有抬竿。这种二人抬的轻便肩舆,是中国肩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这种椅舆,在后世的元明时代颇为流行。时至今日,类似的古老代步工具,在巴山蜀水的崎岖山路上,仍常有所见。当地人称之为"滑竿"。抬滑竿时,前后联系,报告路况,协调步法,就唱起相互对答的"滑竿号子"来。如见前面有姑娘、孩子,要小心让路,前面抬夫唱道:"路边两朵花啊!",后边抬夫回答:"过路莫挨她啊!"娃儿横穿路啊!","暂时莫开步啊!"。假如前面来的人与滑竿争道,前面的就唱道:"天上一朵云呀!",后边的随答道:"地上一群人啊!""路上有个老大娘啊!""让也几步也无妨啊!"等等。又如前边唱:"大钉带小钉(指石头)啊!"后边和:"脚上长眼睛啊!"前边一个坝啊!"歇脚好说话啊!"这或可称为民间的"肩舆文学"了!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