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林良供奉内廷的时间
要研究曾为宫廷画家的林良,当需了解其供奉内廷的时间,这应是解决林良研究诸问题的关键。翻阅前人记述,则有屈大均《广东新语》述:"章皇帝尝召良为待诏"。徐沁《明画录》记:"弘治间,以荐入供事仁智殿,官锦衣卫指挥"。郭味渠辑《宋元明清画家年表》录林良"天顺二年,此顷供奉内廷","弘治九年1496年直仁智殿,授锦衣卫指挥"等等。如依上所述,林良供奉内廷的时间即便是从宣德末年1435年算起,到弘治九年1496年任职"锦衣卫指挥"止,竟长达六十余年,正好贯穿宣德到弘治这明代宫廷绘画的整个繁盛期,显然是极不可能的事情,惟见生活年代较为接近林良的黄佐所记较为贴切,可信以为据。

黄佐在嘉靖三十七年编纂的《广东通志》之《杂事下补遗颜主事画》条中作记如下:"林良,字以善,南海人。少聪颖,以赀为藩司奏差。能作翎毛,有巧思,人始未之奇也。布政使陈金假名人画,良从旁疵谪商评。金怒,欲挞之。良自陈其能,金试使临写,惊以为神。自此腾誉缙绅间。时复绘花草,曲尽其妙。虽祖黄筌、边景昭,然荣枯之态,飞动之势,颇自心得,遂成一家。始,主事颜宗善画山水,知府何寅善人物,皆乡先生也,良每教之,独畏宗,曰:颜老天趣吾不可及也。晚复为白描小景,然终不及翎毛花草之工。后拜工部营缮所丞。夤缘巨铛,得直仁智殿,改锦衣卫镇抚。良善谑詠,已而霑士夫膏馥,为诗始颇有可观者。都御史何经号敏捷,日与之剧饮唱和,或顷刻成诗百篇,因结为兄弟,良由是名益显云。一时画工之雄:马远、刘鑑以松,钟雪舫以春草,陈瑞以驴,后有何浩者亦以松著,终不及良名之盛焉。"陈金,浙江上虞人,宣德八年)进士,景泰六年(1455年)至天顺元年(1457年)出任广东左布政使0。由此得知,林良供奉内廷的时间不应早于景泰六年。"章皇帝尝召良为待诏"的记载理当不确。而明代姓何名经,又同为广东人者有四:其一字宗易,顺德人,景泰五年甲戌0454年)进士,成化初(元年,1465年)为工部郎中,官至右副都御史其二也是顺德人,正统十二年丁卯(1447年)进士气其三是高要人,景泰元年(1450年)进士,曾在顺天府任职;其四字伯理,四会人,曾任苍梧知县。四位何经中,惟有第一位何经'担任过都御史职务,与黄佐《广东通志》载相吻合,应是与林良交往且号敏捷之人。汪孝博先生正是根据《广东通志》记录,把何经列作"林良最后一个朋友"。汪文引《顺德县志》有关何经的资料后述:"按,何氏兄弟成进士前后一科,而弟尚先获中,又同年致仕,反映二人年龄,亦颇相近。《县志》不载何经迁右都御史之年。《明史》一七八《朱英传》云:(成化)十九年(1483年),桂林、平乐蛮攻城,杀将,英、(陈)政复分兵十二道击破之。'又《宪宗记》云:'十九年六月丁丑,陈政破广西瑶。'荔浦属广西平乐府。盖两广与贵州合剿广西荔浦诸瑶,何经负责十二道兵之一也。由是知何经迁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正在成化十九年。林良与何经结为兄弟,约在二十年(1484年),何经人觐留京之际。"^汪先生显然是受《黄志》录何经"都御史"衔的影响,而把林良与何经交往的时间定在何经担任都御史官职期间,也就是成化二十年的前后。此似有不妥,笔者认为有补正的必要。

从前述可知,林良入内廷是由陈金推荐。陈金认识林良不能早于景泰六年1455 年)其始任职广东布政使的时间,林良入内廷亦不得晚于陈金卸任布政使职的天顺元年(1457年),而且应是以画匠身份进入内廷的,否则不会有"后拜工部营缮所丞"的记录。《明史》卷七十二记:"工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善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后增设都水司郎中四人。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后增设营缮司员外郎二人,虞衡司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正六品。后增设都水司主事五人,营缮司主事三人,虞衡司主事二人,屯田司主事一人。所辖,营缮所,所正一人,正七品,所副二人,正八品,所丞二人,正九品。……营缮典经营兴作之事。凡宫殿、陵寝、城郭、坛场、祠庙、仓库、廨宇、营房、王府邸第之役,鸠工会材,以时程督之。"营缮即为建筑之事,内中包括今日诸如装修、装潢设计等,还包括壁画、栋梁彩绘等工艺美术工作,选择有艺术修养的人参与实属必然。如"一九六二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师生在考査北京西郊明代法海寺壁画时,发现在经幢上刻有参加修建该寺绘制工程的画士官两名、画士十五名的详细名单"。可见营缮所丞当有实质业务内涵,体制上也是有定员要求的,其下仍可分出画士官、画士的层级管理关系,应与分驻各殿阁、领取各种锦衣卫衔俸禄的专司画职的画师略有不同。《广东通志》选用"后拜工部营缮所丞"一语,想必是提示林良在担任工部营缮所丞之前,已经在营缮司的机构中工作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从被选作画士,到画士官,直至升任营缮所丞的前后,很自然地会与曾在工部工作于成化元年〈1465年)擢升工部郎中的同乡何经相识,且情投意合,"日与之剧饮唱和,或顷刻成诗百篇",遂结为兄弟。林良在何经的引荐下,"夤缘巨铛",方"得直仁智殿",当上领受锦衣卫镇抚衔俸禄的名副其实的宫廷画师,名声也才显著起来。铛,指的是宦官,缘自汉代宦官侍中、中常侍等的帽子上有黄金铛的装饰品,因而借指宦官,"巨铛"也就是极有权势的宦官了。广州市美术馆藏有林良《秋树聚禽图》轴一件,绢本,纵153厘米,宽77厘米。其上钤有两方特别的收藏印章:"司礼太监"和"太监王诜置收书画流传"。《明史》卷七十四记"宦官,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缓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司礼监提督太监一员(正四品),掌印太监一员,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廊掌司、典簿无定员。提督掌督理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司礼监是宦官十二监合四司、八局,所谓二十四衙门之首,其提督太监不可不谓"巨铛"了。林良得司礼(提督)太监王诜等权要赏识,从工部营缮所丞提升为内廷仁智殿锦衣卫镇抚衔画师的事实,印证了《广东通志》记载之不误。另据明刊沈周著《本朝内监所藏画目》记载:"成化末年,太监钱能、王赐在南都,每五日舁书画二柜,循环互玩。御史司马公垔,见多晋唐宋物,元氏不暇论矣。"这既反映明宪宗之宠宦,也证明成化时"巨铛"者奢爱书画。反观王诜蓄存林良的绘画作品,也就算不上是稀奇事了。宫廷画家中"最高的头衔是都指挥,依次为指挥、千户、百户、镇抚"。林良由工部营缮所丞提升为直仁智殿画家,其职衔是最低级的锦衣卫镇抚,这完全符合宫廷画家晋升阶梯系列。如果林、何的交往是在何经"抚治郧阳"以后,入觐留京之时,则彼此已无因工作接触而来得自然的联系基础, "日与之剧饮唱和",似乎不大可能。再而,林良自天顺元年至成化二十年,在京生活寂寂无闻长达三十年后,经何氏宣扬,已而结识权贵,成为宫廷锦衣卫镇抚衔画师,这更是于理大大不合了。此外,《明画录》记:"邵节,余姚人。善画翎毛。尝从叔有良宦游至潮,学于林良,尽得其法。"检阅《潮州志,职官表》得邵有良,余姚举人,成化十年(1474年)前后任潮州府清军同知职。既然林良于成化十年前后巳经回到广东设馆授徒,怎么可能尚未结识何经,扬名京城?《广东通志》记何经都御史的官衔,是何经的最高并最终官衔,采取这样的记录方法,当是史家通例,因此不应理解为何经在当上都御史以后才与林良相识。

至于《汪文》引《明诗纪事》收录顾清《为潘克承题林良芦雁》诗"林良花鸟今代奇,水墨到处皆天机。长缣阔幅信手挥,妙处不属丹青为。江头雨深菱荇肥,枯槎折苇纷离披。驾鹅羽冷畏远飞,雄雌两两相依倀。灵苕翠羽不自危,鸲鹆噤语晞玄衣,依栖俯仰各有姿。乍见几欲呼鹰师,乃知此老笔不疲。市朝山林时见之。鸡林相君知白诗,君家此本吾无疑。北风渐高禾黍稀,云飞见日江南归。吴江洞庭三泖涯,天空水远无拘羁,焉得遍舟从尔嬉",就顾清弘治五年(1492年)举于乡,次年(1493年)成进士的经历,推定该诗是顾清在京送别下第举子潘克承南归作,其时"林、顾、潘三人同在北京"。即便该诗确为顾清弘治六年在京所作,亦有送别潘克承之意,但不能脱离顾清受潘克承所托,仅为鉴题林良绘画作品的事实。加上林良作品在京流传,并不意味着林良本人在京,不意味着林良仍健在,对于刚到北京的顾清来说,尤其如此。因此,笔者认为顾清《为潘克承题林良芦雁》诗并不能作为林良弘治六年还在北京,以及还在世上的证明。

依据上述,林良供奉内廷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林良于景泰六年(1455年)已在布政司府衙充当奏差,因得到新任布政使陈金的赏识,至迟于陈金卸任的天顺元年就被举荐晋京。先是在工部营缮司当画士、画士官,由于技艺超群,其后被提升为工部营缮所丞。期间,结识了既是上司又是同乡、于成化元年(1465年)擢升为工部郎中的何经,"日与剧饮唱和",并结为兄弟。经何经的推举引荐,夤缘司礼太监王诜等"巨铛",始转直仁智殿,正式成为领受锦衣卫镇抚衔的宫廷画师。但不知什么原因,林良未能顺利按照镇抚、百户、千户、指挥、都指挥的画师晋升阶梯提升,不久便离开了宫廷,至晚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前已回到故乡广东,过起边绘画、边设馆授徒的日子。从景泰末年到成化十五年之前,应是最为可信的林良晋京供奉内廷的时间。

本文有文物鉴定中心整理发布http://www.chinawenwu.cn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