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Content 首页 > 文物鉴定 >
林良的生卒约年
关于林良的生卒年,古人无确考,检阅《画史会要》、《图绘宝鉴》、《明画录》、《广东新语》等,皆各有出入,相互矛盾。直至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才开始对此作过有益的探索,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李天马先生、汪宗衍先生和李育中先生的考述。李天马先生依据黄佐修撰的嘉靖版《广东通志》和《广州人物传》考作:"是知林良少年从游颜(宗)、何(寅)两师之门,景泰六年至八年^之间供职左布政使时,绘事已臻妙境,……据此,林良成名于景泰,人已中年,从而推算,约生于永乐,卒于成化(1480年)前后,差为近实。弘治中当已去世。"⑪ 汪宗衍先生则推论何经与林良交往的时间是在成化二十年,推论顾清《为潘克承题林良芦雁》诗作于弘治五年,以其时林良尚在北京为依据,定作"约生宣德初(1426年),卒弘治中,年约七十左右"@。李育中先生始以林良、吕纪齐名,把林良定为弘治时期之人,又从李天马说,把生年定在永乐年间,即"约生于1416年,活了六十多岁"。

综观三家论述,虽各有所据,彼此互见差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定林良的生活时间在65至70年之间。笔者认为这较为符合林良的实际情况。不过,他们的失误处也是明显的。

如前所述,汪宗衍文的考订把何经与林良交往的时间推迟了20年;其次,即使顾清《为潘克承题林良芦雁》诗确实写于弘治六年0493年),"乍见几欲呼麿师,乃知此老笔不疲,市朝山林时见之"的句意,应属描述林良作品的水平和传世的数量,不涉及作者本人的状况,也就不能作为林良是否在世,更不能作为确定林良在北京的依据,因为林良至迟在成化十五年(1479年)之前已回到广东设馆授徒了。此外,据刘九庵先生所考,明代宫廷画家有一显见特点,就是喜欢在作品上钤盖带钦"、"御"字印章。像朱端有"钦赐"印,孙隆有"钦赐崆峒遗迹"印,王谔有"御府图绘之记"印等。如果把刘九庵先生的考订再作深人引申,笔者认为还可据此大致划分出各印所在的时代来。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钤用的印章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富于诗意的闲文章型,如"玉露余香"、"凤池清趣"、"怡情动植"、"日近清光"等;二是表示官职、地位的章型,如"锦衣镇抚"、"锦衣都指挥"、"指挥使周全图书"、"金门画士"、"锦衣都指挥殷偕"、"清禁侍臣"等;三是体现荣誉的章型,如"御府图绘之记"、"钦赐一樵图书"、"钦赐崆峒遗迹"等,即刘九庵先生考订的"御"字型、"钦"字型印章。我们今天已很难指认这些印章之间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或者使用它们的意义又是什么,也无法了解为什么有的宫廷画家使用,有的宫廷画家没有使用。但这些印章所反映出来的时代性却是清晰的:一型印几乎全部是用在活动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的宫廷画家的作品中;二型印则介乎一型印与三型印之间,多用于15世纪及15世纪后期的宫廷画家的作品中;三型印无一例外皆用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期的宫廷画家的作品中。其中一型印虽然没有具体的宫廷画家身份标识,不过,试检阅同一时期的其他画家的作品,包括风格与之相近的浙派画家作品,大都有喜用闲文印章的习惯。如淮安明王镇墓出土的夏昶《墨竹图》钤有"游戏翰墨"印,何澄为景容作《山水》也钤有"游戏翰墨"印,谢环《山水》钤有"素心白发"印,李在《萱花图》钤有"自家意思"印、"海天秋月" 印,李政《山水》钤有"墨池清兴"印、"泉石烟霞"印,樊晖《山水》钤有"海天秋月'印、"乐只山水"印,戴浩《山水》钤有"墨池清兴"印,高鼎《墨菊图》钤有"林塘一区"印、"江山钟秀"印,等等。有的甚至在款书下以闲文章取代姓名印,可见此时的画家对闲文印的钟情程度以至达到狂热的地步。因此,一型印虽然不能定性为宫廷画家的专用标识,但它的流行时尚特性,无可置疑地成为区别使用三型印作品的时代特征。也就是说使用一型印和二型印的作品年代,要早于使用三型印的作品。尽管林良没有使用类似印章的记录,然而《广东通志》记载,后于林良的何浩有作品传世,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万壑秋涛图》卷上就钤盖有"钦取"印文的印章,据此得知何浩当属约公元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宫廷画家,即成化末年至弘治年间之人,也可证林良卒年至迟不得晚于成化末年。

而李天马所考,则忽略了《广东通志》"少聪颖,以赀藩司奏差"的记录。若如其考,林良生于永乐年间的1416年的话,到了他当藩司奏差的景泰年间,已是35岁以上的人了,"少聪颖"与人已中年实无法画上等号。至于李育中所言, 前后自相矛盾,既从《广东通志》把林良生年定在1416年或更早的1410年,又将林良、吕纪齐名的传闻作为依据,把他称为弘治时人,失当处不辨自明。

正视文物鉴定专家正确的研究结果,除去其失当处,林良的生卒年大致是:生于1425年前后,至景泰元年(1450年),应不足30岁,尚符合"少聪颖"的记录;卒于1480年至1485年之间,亦即成化末年。

本文有文物鉴定中心整理发布http://www.chinawenwu.cn

分享到:
文物鉴定
古玩鉴定

扫描添加企业微信